?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储存、使用安全,减少因高危药品使用不当引发的潜在风险,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病区内涉及的高危药品的管理,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调配、使用、监测等环节。
3.定义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一旦使用不当,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二、高危药品的分级管理
1.A级高危药品
-定义:指高危药品中风险最高的类别,一旦使用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包括药品: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如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等。
-肌肉松弛剂,如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等。
-细胞毒化药品,如注射用环磷酰胺、注射用顺铂等。
2.B级高危药品
-定义:指高危药品中风险较高的类别,使用不当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
-包括药品:
-抗血栓药,如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
-强心药,如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等。
-胰岛素,如胰岛素注射液(各种剂型)。
-静脉用中度镇静药,如丙泊酚注射液等。
-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
-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
3.C级高危药品
-定义:指高危药品中风险较低的类别,但仍需特别注意,以防止使用错误。
-包括药品:
-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片等。
-甲氨蝶呤片(口服,非肿瘤化疗用)。
-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片等。
-注射用溶媒,如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等。
-中药注射剂,如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三、职责分工
1.医疗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定期对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药学部门
-负责高危药品的供应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和供应渠道的安全可靠。
-对高危药品的储存条件、效期等进行监控,及时处理临近效期药品。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与病区高危药品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3.护理部门
-负责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相关知识,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监督护理人员在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保证用药安全。
-负责病区高危药品的储存管理,按照规定摆放和保管药品。
-对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4.临床科室
-各临床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高危药品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临床医生负责合理使用高危药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开具处方。
-护士负责准确执行医嘱,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高危药品的给药操作,并观察患者用药反应。
四、采购与验收
1.采购
-药学部门根据临床需求和药品库存情况,制定高危药品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明确药品名称、规格、数量、采购时间等信息,并严格按照医院药品采购相关规定进行采购。
-采购高危药品时,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确保药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验收
-药品到货后,药学部门验收人员应按照规定对高危药品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剂型、外观质量、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验收合格的高危药品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进行存放。对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办理退换货手续。
五、储存管理
1.储存条件
-不同级别的高危药品应根据其性质和储存要求,分别存放在相应的储存区域。A级高危药品应实行专库(柜)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识。B级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并有醒目标志。C级高危药品应分区存放。
-高危药品储存区域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