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12月第06期Dec.2024No.06
AFTERSCHOOLEDUCATIONINCHINA
韩国校外培训的治理逻辑、
实施成效及反思*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徐正林
摘要:近二十年来,韩国校外培训治理以解决阶段性问题为导向,以降低韩国学生校
外培训参与率、减少学生应试化训练、提升其综合素质、减轻韩国家庭校外培训经济支
出负担为目标,秉持关联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理念。治理举措包括:持续提高公办学
校教育质量,将优质校外培训内容引入公办学校,选树“无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典型学
校案例,完善课后学校服务及EBS项目,减轻学生升学考试压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
理等。在遵循政治规律、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原则下,体现出“治标与治本结合、校
内与校外联动、线上与线下协同”的特征。通过仔细理析近二十年韩国四届政府的校外
培训治理政策及其成效,发现总体治理效果不彰。主要原因是韩国宪法赋予校外培训存
在合法性后,教育过度市场化,国内外资本与韩国校外培训行业进行了紧密结合;更深
层次原因则是学历主义及名校崇拜,社会阶层固化后年轻人阶层跃升机会减少,以及学
习竞争过度化等。
关键词:韩国;校外培训;治理逻辑;阶层固化
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502(2024)06-0018-17
作者简介:徐正林,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教育与代际流动研究”(项目编号:
BFA180069)。
?通讯作者:徐正林,E-mail:xuzhenglin1986@163.com。
-18-
一、引言
韩国校外培训(本文中的“校外培训”专指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英语、数学、
科学等学科类课外培训,类似于英文中的shadoweducation,译为“影子教育”),又
称私教育(韩文表述为???a),已经发展成为与韩国学校教育相并行的另一套教育
体系。不同韩国学者对其发展历程划分各有差异,朴明熙(???)等认为韩国校外
培训发展可以分为开化以前的胎动期、开化以后至日帝强占时的形成期、解放以后至
1959年的跳跃期、1960—1979年的成长期、1980—1987年的停滞期、1988—2008年
的再跳跃期、2009—2014年的维持期、2015年至今的转换期八个阶段[1]。通过分析政
策文本及相关文献,本文将韩国校外培训发展分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政策默许期、
20世纪80年代的政策禁止期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政策规制期三个阶段。20世纪
80年代以前,韩国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汉江奇迹”,韩国政府的教育治理重心是学
校教育。1968年,韩国政府取消了初中入学考试,1973年实施“高中平准化”政策,
1974年实施高中多样化政策。在这一阶段,韩国政府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教育,对
校外培训的规制关注不足。激烈的教育竞争导致韩国学生结束校内学习后,继续参加
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成绩,从而促使学生校外培训参与率显著增
加,从1979年的6.2%迅速增加到1980年的14.9%。另外,这也加剧了韩国教育的应
试化倾向,在职教师、辅导班专兼职讲师、在校大学生争夺生源,甚至部分公办学校
在职教师也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教育培训乱象丛生。
1980年,韩国实施了“7·30教育改革”,包括实施了《教育正常化与过热课外解
消方案》,严厉禁止校外培训,校外培训活动从“明处”转向“暗处”。20世纪90年
代,韩国政府允许在读大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班授课,并逐渐放宽对校外培训的管制,
诱发了韩国校外培训的“蓬勃”发展。为遏制校外培训的这一发展势头,1997年,韩
国政府制定了《缓解过热课外补习及课外补习费精减对策》(??????????
????)。在多方势力的角逐下,2000年4月27日,韩国宪法裁判所判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