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0中国储能电站行业投资潜力与前景运行状况监测报告
目录
TOC\o1-3\h\z\u一、中国储能电站行业现状分析 3
1、储能电站行业定义与分类 3
电力储存为核心的行业定义 3
电池储能、抽水蓄能等多种类型 5
2、行业发展态势与规模 7
近年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7
年至2023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8
2025-2030中国储能电站行业预估数据 10
二、中国储能电站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创新 10
1、市场竞争格局 10
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参与 10
电池储能领域领先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12
2、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14
大容量电芯研发与量产加速 14
长时储能、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突破 15
2025-2030中国储能电站行业预估数据表 17
三、中国储能电站行业市场、政策、风险与投资策略 17
1、市场前景与数据预测 17
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400GWh 17
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测 20
2025-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测 22
2、政策环境与支持措施 22
国家级示范储能项目与政策频繁出台 22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解读 24
3、行业风险与投资策略 26
价格内卷、盈利承压等短期风险 26
政策引领和行业参与者共同推进下的投资机遇 27
摘要
2025至2030年间,中国储能电站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投资潜力与前景运行状况备受瞩目。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中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储能电站作为新能源消纳和电网调峰的关键环节,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行业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储能电站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预计到2025年,中国储能电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包括新能源发电规模的快速增长、锂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政策环境的日益优化。在政策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加快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储能电站建设。这些政策不仅为储能电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还为企业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在技术层面,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储能电站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储能电站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储能系统集成商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整合能力,推动了储能电站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展望未来,中国储能电站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预计到2030年,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进一步深入和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中国储能电站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新型储能累计装机有望达到更高水平,行业总产值也将实现大幅提升。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发展、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储能电站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指标
2025年预估
2027年预估
2030年预估
产能(GW)
200
300
450
产量(GWh)
180
270
400
产能利用率(%)
90
92
95
需求量(GWh)
160
250
380
占全球的比重(%)
26
28
30
一、中国储能电站行业现状分析
1、储能电站行业定义与分类
电力储存为核心的行业定义
电力储存为核心的行业,即储能电站行业,是指通过特定技术和设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将其释放回电网或供用户使用的行业。这一行业在能源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的背景下,储能电站作为调节能源供需平衡、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储能电站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89.2GW,年增长率高达21.9%。而中国作为全球储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在2023年底已达到86.5GW,同比增长44.65%,占全球市场份额近三成。其中,新型储能技术,特别是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到48.18GW/107.86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129%,能量规模同比增长142%。
这一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共同推动。政策方面,中国自2021年以来出台了多项有关储能发展的纲领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