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版(2013)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第3课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2.教学年级和班级:小学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9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认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学会区分硬件和软件,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一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初步认识可能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家庭中的电脑、平板等设备。他们可能对电脑的开关机、简单的操作有所了解,但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具体概念和功能还较为陌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逐步提高。学习风格上,多数学生偏好直观、互动的学习方式,如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等。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此外,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操作失误,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操作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电脑有恐惧感,需要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信息技术第一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动画演示。
3.实验器材:准备电脑操作台,确保电脑正常运行,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进行互动学习和操作练习。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PPT,要求学生了解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什么是计算机硬件?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和讨论反馈,监控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PPT,了解硬件和软件的基本信息。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预习资源的分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组成。
-讲解知识点:讲解计算机硬件(如CPU、内存、硬盘等)和软件(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硬件和软件匹配游戏”,让学生将硬件和对应的软件配对。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讲解的知识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将硬件和软件正确匹配。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实践活动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电脑,记录其硬件和软件的名称。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科普书籍和在线教程,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观察作业,记录电脑的硬件和软件。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作业和拓展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反思总结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
-通过拓展学习,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计算机硬件知识拓展
-计算机主板:介绍主板的基本组成部分,如CPU插槽、内存插槽、扩展槽等。
-显卡:讲解显卡的功能、分类和性能参数。
-硬盘:介绍硬盘的种类(如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