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基于Ecode的异构标识互操作》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制修订计划T-339),
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提出
并归口。
(二)标准协作起草单位
本标准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提出。起草单位包括:北京理工大学、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迈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烟台东方
瑞创达电?科技有限公司、?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工
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中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中?
(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玑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
院计算机?络信息中心、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
(三)主要工作过程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经过多年的物联?标识技术研究,于2007年
初步提出了编码体系标识NSI的方法论,2009年系统地研究了国内
外的编码与标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提出我国自主的编码标
识技术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经国家发改委与国家标准委批
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为国家物联?基础标准工作组标识技术项目
1
组组?单位,负责构建我国物联?统?编码标识标准体系,开展标识
技术研究,制定关键技术标准,促进物联?产业化发展。在标识项目组
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Ecode标识体系和编码结构正式形成,并成
立了标准制定小组,组织研制《物联?标识体系物品编码Ecode》标
准草案。2015年物联?第?个国家标准GB/T31866-2015《物联?
标识体系物品编码Ecode》正式发布,标识体系基本形成并在各个
行业领域开展了示范应用。
2014至2015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企业生产管理、物流管控、产
品追溯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标识技术应用,和企业生产线、内部管理系
统等进行了深入的对接,针对智能制造面临的问题和新的需求,提出了
基于Ecode编码的智能制造标识体系。
2016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承担了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智能制
造综合标准化项目“面向制造业的标识解析关键技术标准试验验证”课
题,开展了针对智能制造标识解析领域的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根据国内
外制造行业标识技术发展现状,并在当前智能制造企业采用多种编码标
识方案并存的情况下,研究提出基于Ecode的异构标识解析体系互操作
标准,从编码层、解析层、数据层提出兼容方案,研究Ecode与OID、
Handle标识解析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2016年11月,项目正式
启动,明确了标准的研究范围和目标,并对标准在企业的应用实现进行
了可行性分析,为标准制定提供了支撑。
2017年5月,标准起草小组经过技术研究和论证,编制完成了
标准草案初稿,并在项目组内开展了技术研讨,形成了涵盖多种标识
2
体系互操作和解析服务流程的异构标识解析体系互操作框架。
2017年7月,本标准召开了第?次专家审查会,专家对标准制
定的必要性给予了肯定,并结合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对标准提出了重
要意?。专家建议,将原标准名称中的互联互通修改为互操作,以更
加贴切应用目标。
2017年11月,标准起草小组根据第?次专家审查会意?对标准
文本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在项目组会上进行了文本的汇报和研讨,结合
工业制造场景更加深入研究了制造业各个环节中异构互操作的流程、
解析过程、解析方法等,修改确定了标准大纲,明确了标准各章节中
具体内容。
2018年2月,项目组根据上?次会讨论结果,以及对三个互联
互通标准的整体把握,总结提出了统?的解析场景、解析模式和通用性
要求,各解析体系在此基础上完成各体系对已够标识的识别方法、解析
流程和数据转换要求等内容。
2018年4月,标准草案完成,在CCSAST8第三次会议上,专家
对草案内容基本认可,建议可对数据描述进行细化、举例,以帮助企
业能够根据标准文本开展数据对接的实际操作。
2020年12月,标准获得国家标准立项批复。立项计划号T-339,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提出
并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