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记忆
主讲人:李俊波
学习与记忆
学习:人和动物不断地接受环境变化而获得新的行为习
惯(或经验)的过程。(获得外界信息的神经过程)
记忆:将获得的行为习惯或经验贮存一定时期的能力,
也可以说是经验的保存与再现。(信息的贮存和读出的
神经过程)
学习和记忆是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之上的。
学习的类型
非联合型学习
指不需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某种明确的联系。
不同形式的刺激使突触发生习惯化和敏感化的可塑性改
变属于此型。
习惯化:
海兔实验发现习惯化是由于突触前膜Ca2+内流被阻
断,突触释放递质数量减少所致。
敏感化:
通过习惯化,可以学会去除许多无意义的信息应答;
敏感化有利于人和动物注意伤害性刺激。海兔实验发现
+2+
与K电流减弱,Ca内流增加有关。
学习的类型
联合型学习
指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很靠近地重复发生,最后在脑
内逐渐形成联系。如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人类的学习形式多为联合型学习,可依靠文字建立
许多联系。
(1)经典条件反射(被动式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如食物、伤害电刺激。
无关刺激:如铃声、灯光。
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过程。
学习的类型
(2)操作式条件反射(主动式条件反射)
特点: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或操作后才能得
到强化。
?奖赏性
?惩罚性
学习的类型
在条件反射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
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
例如,用500赫的音调与进食相结合来建立食物分泌条
件反射。在实验的初期阶段,许多其他音调同样可以引
起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只不过它们跟500赫的音调差别
越大,所引起的条件反射效应就越小。这种现象称为条
件反射的泛化。以后,只对条件刺激(500赫的音调)
进行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给予强化,这样泛化反应
就逐渐消失。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500赫的
音调)产生食物分泌条件反射,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
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
学习的类型
小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①先天就有,无需后天训练①在非条件反射基础
上经后天训练获得
②反射弧较简单、固定、
②反射弧较复杂、
数量有限易变、数量无限
③刺激性质为非条件刺激③刺激性质为条件刺激
④各级中枢均可完成④需要高级中枢参与
⑤能更高度地精确适应
⑤多为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内外环境的变化
⑥物种共有⑥个体特有
人类的条件反射建立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第一信号与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信号(光、声、嗅觉、
味觉、触觉)及相关的神经结构
第二信号与第二信号系统(仅人类):抽象信号(语言
文字)及相关的神经结构。
吃梅子(非条件)—看见梅子(第一信号、条件)—听
见别人说梅子(第二信号、条件)
记忆
记忆的分类:
(1)短时记忆:
贮存的信息保持可读出的时间范围为几秒至数分钟。
分类: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
特点:①信息贮存量有限(7±2个项目);②容易受损
害:昏迷、脑缺氧、深度麻醉、电休克;③可通过巩固
转为长时记忆。
(2)长时记忆:
信息贮存的时间可达数小时、数天、数年甚至终身。
分类: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
特点:①容量无限;②不易受影响:如麻醉、休克等;
③一旦形成,不易遗忘。
记忆的形式与过程
记忆障碍
(1)顺行性遗忘
患者对过去的记忆信息仍然保留,但是对发生障碍
之后的事情不能形成长期记忆(仅表现近事遗忘,而不
影响远时记忆),第一级记忆向第二级记忆的转化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