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結
消化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
系统結肠、直肠和肛管)。其中口腔至十二指肠称為上消化道,空肠如下称為下消化道。
构成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口腔腺、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
第一节消化管
一、口腔(oralcavity):
1、界线:
1)前壁:唇(人中、唇紅)
2)后壁:咽峡
3)上壁:腭硬腭
软腭:腭帆、腭垂、腭舌弓、腭咽弓
4)侧壁:颊(有腮腺管开口)
5)下壁:口腔底
分部:借上下牙弓和牙龈分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2、牙齿(teeth)
1)分部: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
2)构成: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
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4)牙的种类和排列:第一套牙称乳牙20个,可分為切牙、尖牙和磨牙三类。第二套牙称恒牙共32个,可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类。
5)牙式:临床上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方位為准,以“+”记号划分上、下颌及左右半,共4区,并以罗馬数字Ⅰ~Ⅴ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
Ⅳ表达右下颌第一磨牙6表达左上颌第一恒磨牙
右
乳中切牙
乳侧切牙
乳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上颌
左
Ⅰ
Ⅱ
Ⅲ
Ⅳ
Ⅴ下颌
乳牙的名称和符号
右
中切牙
侧切牙
尖牙
第一前磨牙
第二前磨牙
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第三
磨牙
上颌
左
1
2
3
4
5
6
7
8
下颌
恒牙的名称和符号
3、舌(tongue)
1)分部:分為舌体和舌根,舌体前端称為舌尖。
2)舌乳头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
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含味蕾。
3)舌肌:舌内肌
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步收缩,舌向前下,一侧瘫痪,舌尖偏向患侧。
4)舌下面: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
4、口腔腺
名称
位置
形态
开口
腮腺
浅部:外耳道下方
深部:下颌支后内
三角楔形
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平对的颊粘膜
下颌下腺
下颌下三角内
椭圆形
舌下阜
舌下腺
舌下襞深面
叶状
小管:舌下襞大管:舌下阜
二、咽(pharynx)
1、位置:颅底至第六颈椎体下缘,颈椎椎体的前方
2、形态:上宽下窄、漏斗状的肌性管道。
3、分部:以腭帆后缘和会厌上缘平面為界,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
2)口咽部:腭扁桃体、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
咽淋巴环:围绕在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存在有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
3)喉咽部:梨状隐窝,异物易存留。
三、食管(esophagus)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在约平第11胸椎高度,于中线左侧,与胃的贲门相接。
1、分部:
1)颈部T6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气管后方,長约5cm
2)胸部胸骨静脉切迹至膈的食管裂孔,長约18~20cm
3)腹部膈的食管裂孔与贲门之间,長1~2cm。
2、狭窄:在形态上食管最重要的特点是有3处生理性狭窄
狭窄的次序狭窄的位置距中切牙的距离距鼻前孔的距离
第一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15cm20cm
第二狭窄在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的左前方处25cm30cm
第三狭窄在穿膈的食管裂孔处40cm45cm
意义: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亦是食管肿瘤的好发部位。
四、胃(stomach/gaster)
1、形态:
两口入口:贲门,上接食管
出口:幽门,下接十二指肠
两缘上缘:胃小弯,凹向右上,最低点称角切迹
下缘:胃大弯,凸向左下,食管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称贲门切迹。
两壁前壁
后壁
贲门部
2、分部胃底
胃体
幽门部(胃窦)幽门窦:此部和胃小弯附近是溃疡和癌症的好发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