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凝血与抗凝血异常讲义.ppt
文件大小:1.01 M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2.7千字
文档摘要

凝血与抗凝血异常;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pathway

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pathway

凝血酶原prothrombin

凝血酶Thrombin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肝素Heparin

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纤维蛋白单体Fibrinmonomer

纤维蛋白聚合物Fibrinpolymer

纤维蛋白凝块Fibrinclot

纤溶酶原Plasminogen

纤溶酶Plasmin

;机体有:

凝血系统:凝血过程

1、血管痉挛

2、血小板激活、黏附、聚集于损伤血管基底膜,形成血小板血栓

3、凝血系统激活使局部血液凝固,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抗凝血功能:包括抗凝血系统、纤溶系统。

两系统平衡,维持机体的防御功能

;一、凝血系统及功能;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

;正常凝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Ⅹ→Ⅹa);

第二阶段: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Ⅱ→Ⅱa);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Fbg→FM→Fbn)

凝血酶原激活物(Ⅹa)的形成(Ⅹ→Ⅹa),要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来完成。

;;(二)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

;二、机体的抗凝功能

;1)肝素:

机制是与抗凝血酶III结合,后者与凝血酶形成AtⅢ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一旦形成复合物,肝素就从该复合物解离,AtⅢ凝血酶复合物被内皮网状系统消除。

过量用鱼精蛋白中和(1mg可中和100u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肝素经酶或化学降解而得。分子量6.5kDa。

特点:

1)能选择性抑制Ⅹa

2)作用持久:静注维持12h,皮下注射维持24h。

3)较少致血小板减少

Eg:依诺肝素、替地???素、弗希肝素、洛吉肝素等。;2)香豆素类(双香豆素、华法林和醋硝香豆素,新抗凝)

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VitK在肝内合成Ⅱ、Ⅶ、Ⅸ、Ⅹ这些凝血因子,从而影响凝血过程。对已经形成的上述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因此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一般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1~3天达到高峰,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双香豆素抗凝作用慢而持久,持续4~7天。华法林作用出现较快,持续2~5天。

过量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

;此外,新型口服抗凝药

Ⅹa因子直接抑制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

Ⅱa因子直接抑制剂:达比加群。

特点:

针对单个有活性的凝血因子;

不依赖于抗凝血酶;

口服起效快,相对于华法林半衰期较短,具有良好的剂效关系;

与药物之间很少相互作用;

口服使用无需监测常规凝血指标;

个体差异小,固定剂量服用,方便;;凝血常规解读:

APTT(20-25s):在受检者的血浆中加入接触因子激活剂和Ca2+,观察凝血时间。是监测内源性凝血系统较灵敏和最常用的试验,延长10s以上异常。APTT延长见于:1)因子II/V/VIII/IX/X/XI/XII/PK/HK缺乏,可见大部分因子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2)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性抗凝物质常用试验,(肝素作用机制使II/X/XI/XII失活加快),监测测肝素时一般维持在相当正常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