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活动及其调节(二)
主讲人:李俊波
膀胱贮尿和生理性容量
膀胱和其他中空脏器一样,在一定范围内,能改变其
平滑肌纤维的紧张性,使容积随尿量的增多而增大,而其
内压却无较大变化,这一现象称为膀胱的适应性。
正常成人,膀胱内尿量达到100-150毫升时,即引起
膀胱充盈的感觉;尿量达到150-200毫升时,则产生尿意;
尿量达到250-450毫升时,则引起排尿活动,这时的尿量
是膀胱所能耐受而无不适之感的最大容量,此容量称为膀
胱生理性容量。
排尿反射
排尿是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
定程度,膀胱被动扩张,刺激了膀胱内壁牵张感受器,兴
奋通过盆神经感觉纤维传入脊髓骶段。由骶段再把信息向
上传至大脑皮层。骶髓部位属于排尿反射的初级排尿中枢
(或称膀胱运动中枢)。大脑皮质向下发放冲动,传至骶
髓初级排尿中枢,引起盆神经兴奋,同时抑制腹下神经和
阴部神经,从而引起膀胱收缩,同时内、外括约肌舒张,
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
排尿反射
膀胱壁中间为肌层。肌层由平滑肌纤维构成,称为逼
尿肌,逼尿肌收缩,可使膀胱内压升高,压迫尿液由尿道
排出。在膀胱与尿道交界处有较厚的环形肌,形成尿道内
括约肌。在括约肌收缩能关闭尿道内口,防止尿液自膀胱
漏出。
当膀胱肌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
感受器,由此导致了膀胱逼尿肌反射性的进一步收缩,并
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正反馈)。排尿
结束后,尿道外括约肌立即收缩,继之内括约肌紧张性缓
慢的增强,膀胱逼尿肌舒张,内压降低到零,于是又再度
充盈尿液。
高级中枢对排尿的控制作用
在整体内,脊髓的排尿中枢要经常受到延髓、脑桥、
中脑、下丘脑及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在哺乳动物的延
髓、脑桥和中脑均存在着排尿活动的易化区和控制区。易
化区可引起膀胱收缩使之排空,延髓的控制区可使膀胱舒
张,脑桥的抑制区增强外括约肌的紧张性,使膀胱大量贮
尿。大脑皮层对脊髓骶段的排尿中枢经常给予抑制性影响,
因此在膀胱逐渐充盈时并不引起膀胱收缩,唯有充盈达到
一定容量时,大脑皮层才有膀胱胀满需要排尿的感觉。
尿失禁
当脊髓由于急性外伤造成完全横断后,随意排尿完全
消失,膀胱逼尿肌的活动长时间中止,膀胱括约肌张力松
弛,由于脊髓受损伤使排尿初级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
排尿失去意识控制,而出现尿失禁。
尿潴留
在脊髓损伤后括约肌的张力恢复较早,但在这阶段膀
胱对充胀的反应犹如一个橡皮囊,因此膀胱虽然充满尿液
却不能正常排出,产生所谓尿潴留。此时,假如不向膀胱
放置导尿管,尿就难以排出,只有膀胱充胀相当程度,才
发生溢流性的排出。
如果尿潴留情况持续过久,将造成膀胱壁的营养障碍,
易于发生感染。如果膀胱发生炎症,则可发生排尿次数过
多,临床上叫做尿频。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