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XX小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docx
文件大小:39.48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3.07千字
文档摘要

XX小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报告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以及在学校内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处理。

3.工作原则

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到快速反应、措施果断、科学应对,确保信息畅通,及时有效处置。

二、组织管理

1.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组织、协调和决策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实施防控措施,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工作小组

-疫情报告组:由学校医务室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班班主任。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及时向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疫情动态。

-现场处置组:由后勤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安保人员、医护人员等。负责对疫情现场进行封锁、隔离、消毒等应急处置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宣传教育组:由德育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学科教师。负责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稳定师生情绪。

-后勤保障组:由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后勤工作人员。负责提供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设备和经费保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1.监测内容

-因病缺勤监测:班主任负责每日对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了解学生的缺勤原因。如发现学生因病缺勤,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病情,并做好记录。

-健康状况监测:学校医务室定期对师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师生的身体状况。同时,加强对学校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卫生安全隐患。

-症状监测:关注师生是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腹泻、呕吐等传染病症状。如发现有上述症状的师生,应及时询问病情,并进行初步排查。

2.报告流程

-班级报告:学生或教职工出现传染病症状或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于当日将相关信息报告给学校医务室。报告内容包括姓名、班级、症状、缺勤天数等。

-医务室报告:学校医务室接到班级报告后,应立即对报告信息进行核实,并进行初步诊断。如怀疑为传染病,应在[X]小时内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组组长。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症状表现、初步诊断结果等。

-疫情报告组报告:学校疫情报告组组长接到医务室报告后,应立即向学校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并在[X]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内容应详细、准确,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症状表现、初步诊断结果、已采取的措施等。

-续报与终报: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学校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续报疫情的发展变化、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信息。疫情结束后,应在[X]个工作日内将疫情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终报。

四、疫情处置措施

1.隔离措施

-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学校应立即将其隔离至校内隔离观察室,并安排专人负责照顾。隔离观察室应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和消毒条件,确保患者得到妥善安置。

-对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师生,应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根据相关传染病的潜伏期确定。在观察期间,如发现有异常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2.消毒措施

-对患者所在的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场所,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消毒效果。

-对学校公共区域,如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卫生间等,应增加消毒频次,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餐具等,应进行严格消毒或销毁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3.治疗措施

-学校应及时通知患者家长或监护人,将患者送往当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在送医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患者与他人接触。

-配合医疗机构做好患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