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安全审查制度
一、总则
为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和市场秩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本单位(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农产品安全审查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地区)内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审查工作。
二、审查机构与职责
1.成立专门的农产品安全审查小组,成员包括农业技术专家、质量检测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
2.审查小组职责:负责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安全审查标准和流程;组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场所、运输工具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对发现的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监管的最新政策和要求。
三、生产环节审查
1.产地环境审查: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水质、空气等环境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避免产地受到污染。对新开发的生产基地,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
2.投入品审查:严格审查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包括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的来源、质量和使用记录。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严格控制农药、兽药的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
3.生产过程审查:检查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如种植、养殖的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是否科学合理。要求生产者建立详细的生产记录档案,包括生产时间、操作内容、投入品使用情况等。
四、加工环节审查
1.加工场所审查:检查农产品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设施设备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
2.加工工艺审查:评估农产品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防止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或营养成分流失。对使用的添加剂进行严格审查,确保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和限量标准。
3.人员卫生审查:要求加工人员具备健康证明,遵守食品加工卫生规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运输与储存环节审查
1.运输工具审查:检查农产品运输工具的卫生状况和温控设施,确保运输过程中农产品不受污染和损坏。对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2.储存条件审查:检查农产品储存场所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是否符合要求,防止农产品在储存过程中发生霉变、腐烂等问题。对储存的农产品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清理变质产品。
六、销售环节审查
1.销售渠道审查:对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进行审核,确保销售商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禁止将农产品销售给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
2.产品标识审查:检查农产品的标识是否清晰、准确,包括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等级等信息。严禁销售无标识或标识不符合规定的农产品。
七、检测与追溯
1.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追溯和召回。
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记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追溯。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等方式查询农产品的相关信息。
八、违规处理
对违反本农产品安全审查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暂停销售等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九、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农产品安全审查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