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生的境界教案 (1).docx
文件大小:40.49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3.94千字
文档摘要

人生的境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冯友兰先生关于人生境界的论述,理解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哲学类文章的方法,如梳理文章结构、把握关键语句、提炼核心观点等。

-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生境界问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哲学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到追求更高人生境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冯友兰先生提出的四种人生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具体含义。

-体会作者对不同人生境界的分析和评价,把握文章的主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境界的问题,理解人生境界与哲学的关系。

-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更高的人生境界,将哲学思考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文章的重点知识、概念和难点问题,使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思考人生境界的内涵和意义,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

4.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人生境界的特点和差异,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各种境界的本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展示一些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状态的人的图片,如忙碌于工作的上班族、深山里淳朴的村民、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志愿者、追求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等。

2.提问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你觉得这些人的生活状态有什么不同?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一样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3.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一个哲学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同的人生境界也会导致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将一同学习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看看他对人生境界有怎样独特的见解。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冯友兰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著作,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哲学思想涵盖广泛,在人生哲学、伦理学等领域有诸多建树。

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友兰先生试图通过对人生境界的探讨,为人们提供一种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哲学视角,帮助人们在动荡的时代中找到精神寄托和人生方向,激励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思考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尝试划分文章层次。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投影展示生字词:觉解(juéjiě)、功利(gōnglì)、境界(jìngjiè)、造诣(zàoyì)、渣滓(zhāzǐ)、敷衍(fūyǎn)等,让学生认读并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提问: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引出下文对人生境界的论述;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阐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并对每种境界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强调哲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四)研读文本,分析人生境界(20分钟)

1.分析自然境界

-学生阅读第2自然段,思考:处于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