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注浆方式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工程规模:[描述工程的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基础类型等基本信息]
4.工程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具体质量标准],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同时保证施工安全,控制施工成本,按期完成工程建设。
二、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列出相关的设计图纸、设计说明等]
2.施工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其他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
3.工程合同:[工程承包合同及相关补充协议]
4.现场勘查资料: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进行勘查所获取的资料
三、二次注浆的目的
1.填充孔隙:在初次注浆后,可能存在一些未被浆液充分填充的孔隙,二次注浆可以进一步填充这些孔隙,提高土体的密实度。
2.增强土体强度:通过注入具有一定强度的浆液,与土体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增强土体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能。
3.止水堵漏:对于存在地下水渗漏的部位,二次注浆可以有效地封堵渗漏通道,防止地下水进一步渗漏,保证工程的防水性能。
4.纠正偏差:在某些情况下,如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出现倾斜时,二次注浆可以通过调整土体的应力分布,对建筑物的倾斜进行一定程度的纠正。
四、注浆材料选择
1.水泥浆液
-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适用于一般的土体加固和填充注浆。
-水灰比:根据不同的注浆部位和要求,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5-1.5之间。水灰比过小,浆液流动性差,不利于注浆施工;水灰比过大,浆液强度降低,影响注浆效果。
2.化学浆液
-环氧树脂浆液:具有粘结强度高、收缩率小、抗渗性能好等特点,常用于修补混凝土裂缝、加固地基等。
-聚氨酯浆液:凝固时间可调节,能在潮湿环境下固化,对土体有较好的加固和止水效果,适用于地基止水堵漏等工程。
3.浆液添加剂
-缓凝剂:用于调节浆液的凝固时间,特别是在注浆时间较长或需要分段注浆的情况下,防止浆液过早凝固。
-速凝剂:在需要快速止水或加固的部位,加入速凝剂可以使浆液迅速凝固,提高注浆效果。
-膨胀剂:使浆液在凝固过程中产生膨胀,填充孔隙更加密实,增强土体的密实度。
五、二次注浆施工工艺
1.注浆孔布置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确定注浆孔的位置、间距和深度。
-注浆孔间距一般为1-3m,具体间距根据土体的渗透性、注浆压力等因素进行调整。
-注浆孔深度应穿透需要加固或止水的土层,进入稳定土层一定深度,一般为0.5-1m。
2.钻孔
-采用合适的钻孔设备,如地质钻机、潜孔钻机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
-钻孔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钻孔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
-做好钻孔记录,包括钻孔深度、孔径、钻进速度、遇到的障碍物等情况。
3.清孔
-钻孔完成后,用清水或高压空气对钻孔进行清孔,清除孔内的岩屑、泥土等杂物。
-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超过50mm。
4.注浆管安装
-将注浆管下入钻孔内,注浆管应保证连接牢固、密封良好。
-注浆管底部应安装止浆塞,防止浆液从底部流出。
-注浆管外露部分应做好保护,防止堵塞。
5.浆液配制
-根据选定的注浆材料和设计配合比,进行浆液的配制。
-先将水泥或化学材料按比例加入搅拌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对于需要添加添加剂的浆液,应按照规定的顺序和用量加入添加剂,继续搅拌至浆液均匀。
6.注浆
-采用注浆泵进行注浆,注浆压力应根据土体性质、注浆深度等因素进行控制。一般初始注浆压力为0.5-1MPa,随着注浆的进行,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注浆压力,但最大注浆压力不宜超过3MPa。
-注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注浆压力、浆液流量和注浆量的变化,当出现注浆压力突然升高、浆液流量突然减小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止注浆,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段注浆或一次性注浆,分段注浆时每段注浆长度不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