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校园里的号令》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校园里的号令》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课。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校园规则,认识号令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生动的故事、图片等形式呈现,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学会在校园中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社会责任感,提升法治意识,学会在校园环境中辨别是非,增强规则意识。通过参与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在集体中和谐相处,形成尊重他人、遵守秩序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校园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个人成长和集体和谐的作用。
②引导学生识别校园生活中的号令,如上课铃声、集合信号等,并学会正确响应。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理解规则背后的法律意义,培养初步的法治观念。
②引导学生从自身行为出发,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规则,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③鼓励学生在面对不同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介绍校园规则和号令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校园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遵守规则。
3.情景模拟法:创设校园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校园规则和号令的实际应用。
2.教学软件辅助:使用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规则,提高学习效率。
3.实物教具:使用校园模型、信号玩具等实物教具,增强学生对规则和号令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校园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出现的各种号令和规则。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号令?这些号令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号令,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校园里的号令》。”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校园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说明遵守规则对个人和集体的益处。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校园中常见的号令,如上课铃声、集合信号等。
-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几个校园生活中的规则遵守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规则和号令。
-规则制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校园规则的制定者,会制定哪些规则,并说明理由。
3.巩固练习(10分钟)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校园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如上课、集合、课间休息等,练习遵守规则。
-游戏互动:设计一个与规则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测试: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遵守规则。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庭中的规则,思考这些规则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完成一份小报告,内容包括:自己家庭中的规则、规则的意义、遵守规则的感受。
-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报告,与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则意识增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校园规则的重要性,理解遵守规则对个人成长和集体和谐的作用,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
2.法治观念初步形成: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规则背后的法律意义,初步形成法治观念,能够在面对校园生活中的问题时,运用法治思维去思考和解决。
3.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在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学会了如何自我约束,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守规则。
4.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在集体中和谐相处打下了基础。
5.课堂参与度提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互动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6.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面对校园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培养了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校园生活中,为维护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