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校园环境的调查》(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7校园环境的调查》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上册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校园环境调查任务。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
4.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和信息整理能力,学会运用图表展示调查结果。
5.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汇报展示调查成果。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校园环境调查方法与步骤。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制定调查计划、选择调查对象、收集数据以及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重点二:校园环境问题的识别与分类。学生要学会观察校园环境,识别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能够将其分类,如垃圾分类、绿化状况、设施维护等。
-重点三:调查报告的撰写。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内容的组织以及如何使用图表展示数据。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准确性。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收集数据,或者对数据的分析不够深入,需要教师指导如何提高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分析的科学性。
-难点二: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调。在小组调查中,学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有效沟通和协调。
-难点三:调查报告的撰写技巧。学生可能对如何撰写一份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调查报告感到困难,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和范例。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校园环境的调查》活动手册。
2.辅助材料:准备校园环境相关图片、垃圾分类图表、环保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3.实验器材:准备调查问卷、数据记录表等,以便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记录。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调查问卷填写区和成果展示区,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校园环境问题的视频,如校园垃圾处理不当、绿化带维护不足等,引导学生思考校园环境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校园环境,提出问题:“我们能为校园环境做些什么?”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校园环境的调查》。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调查方法与步骤(5分钟)
-介绍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
-讲解调查步骤:制定调查计划、选择调查对象、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
2.校园环境问题的识别与分类(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识别存在的问题。
-分类讨论:垃圾分类、绿化状况、设施维护等。
3.调查报告的撰写(5分钟)
-介绍调查报告的结构:标题、引言、主体、结论。
-讲解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包括内容的组织、图表的使用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进行校园环境调查,并制定调查计划。
2.分享交流:各小组分享调查计划,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一:提问学生关于调查方法的选择和调查步骤的注意事项。
2.提问环节二:提问学生关于校园环境问题的识别和分类。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如何撰写一份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
2.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本次调查活动与环保知识相结合,提高环保意识。
2.分享环保小贴士,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调查方法、校园环境问题的识别与分类、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校园环境调查问卷,并准备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调查方法与步骤(5分钟)
-校园环境问题的识别与分类(5分钟)
-调查报告的撰写(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案例:收集国内外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如绿色校园建设、节能减排措施等,用于丰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