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家庭纪念相册》(说课稿)全国通用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制作家庭纪念相册》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设计相册版面,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2.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收集和整理家庭照片,传承家庭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册制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相册版面的设计原则。教师需强调版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对比、留白等,并举例说明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家庭纪念相册的设计中。
-重点二:照片的选取与整理。学生需学会如何从大量的家庭照片中挑选出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并学会对照片进行整理和分类。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创意思维的应用。学生在设计相册时,可能面临如何将创意思维融入版面设计中的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家庭故事、情感元素融入设计,以增强相册的个性和情感价值。
-难点二:技术操作困难。部分学生可能对相册制作软件不熟悉,导致在排版、图片处理等方面遇到困难。教师需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巧。
-难点三:情感表达与文字描述。在相册中添加文字描述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可能难以用恰当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简练、真挚的语言描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打印机、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台。
-信息化资源:家庭纪念相册制作相关教学视频、在线教程、图片素材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学生作品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家里有没有一些特别的照片,它们背后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照片和故事。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一本家庭纪念相册,将这些珍贵的瞬间和故事记录下来。”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讲解相册制作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确定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册的主题,如“家庭时光”、“成长历程”等。
-步骤二:收集照片。指导学生如何从家中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照片。
-步骤三:设计版面。讲解相册版面的设计原则,如对称、对比、留白等。
-步骤四:排版布局。指导学生如何将照片和文字进行排版布局。
-步骤五:添加文字描述。讲解如何用简练、真挚的语言描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步骤六:装饰美化。介绍一些装饰美化的技巧,如贴纸、画笔等。
2.老师展示优秀的家庭纪念相册作品,分析其设计特点和优点。
3.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家庭纪念相册。
三、实践操作
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相册制作材料包。
2.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按照所学步骤,完成相册的制作。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纪念相册,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
2.小组互评,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等。
3.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五、总结与拓展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相册制作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相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老师布置拓展作业: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一本家庭纪念相册。
教学过程中,老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家庭纪念相册。
4.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作过程,而不仅仅是作品本身。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家庭摄影指南》:这本书提供了家庭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如何拍摄人物、风景等,以及如何后期处理照片,适合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
-《家庭历史记录》:介绍如何通过家庭照片和物品来记录家庭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传承观念。
-《数字艺术与设计》:探讨数字技术在相册设计中的应用,如使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图片编辑和设计。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软件或应用程序来设计相册,如AdobePhotoshop、Canva、Lightroom等,以增强他们的数字设计技能。
-学生可以访问图书馆或在线资源,研究不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