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由《小池塘》生出的想法--梧桐飘雨.docx
文件大小:10.98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由《小池塘》生出的想法--梧桐飘雨

: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9

由《小池塘》生出的想法

早晨到校,大家聚在一起,讲起了将要上的课文,大家都认为如今的小伴侣与生活无法亲热接触,有些课文只能在课堂上由老师苦口婆心地讲,有时还收效甚微。

生活里到处是教育,到处是学问。缪说她领儿子到小河边看柳树,回家在书上看到柳树,儿子就会说:柳树发芽了,柳枝又细又长。一个幼儿能有这样的表达已很不错了。而《小池塘》里的景色可以在农村看到,何不带着同学去郊外逛逛,亲眼看看,亲自摸摸,亲身体验。

学问来源于生活,在头脑中有了具体实在的概念,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而且老师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才会有血有肉,活灵敏现。

我说:挑个好日子赶快行动吧!想象一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大家来到一片有着《小池塘》一样风光的野外,与自然亲热接触一番,然后盘坐在正宗的草地上各自为营,给自己的同学上好一堂生动的课,无须正襟危坐,无须束手束脚,必要时就地取材,准时利用自然资源。啊,味道好极了,简直。〔这也是我的一种理想教育哦〕

柳最近看书多多,她说:国外有些学校在课堂上不计较坐得是否端正,上课插不插嘴,听不听话,只在乎课堂气氛和效果如何。一位美国学校老师来我国访问,他不会汉语,却在不说一句话的状况下,让同学获得了蜗牛的很多学问。他的教具有一盘牛肉、一盘粮食、一盘蔬菜等等,然后通过做试验就顺当结束此课。这个活动中老师没有传授、告知,同学却全身心投入,寻求发觉、获得学问,真正经受了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同学,让同学做到眼到、手到、口到,自觉主动地动脑,使课堂活起来,而老师自身也参加合作协商?,贴近同学,很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