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电路出故障了》教学设计
课题名
电路出故障了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想要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闭合的电路。
2.知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知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教学难点
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每组2个到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1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在连接电路时,经常遇到有时亮,有时不亮的情况。那当我们合上开关,发现小灯泡没有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电路可能会出什么故障,以及用什么方法来排除这些故障。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上节课连接电路时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电路故障原因的猜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接着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共同探讨并学习识别和解决电路故障的方法。
二、探索
(一)整理电路故障
1.教师谈话:电路的故障可能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测?把我们的想法都记录下来。
学生小组互相交流,把所有可能的想法记录下来。
教师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小灯泡坏了、灯座接触不良、电池没电了等。
2.教师提问:这些猜想的障碍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结合具体问题小结:电路故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连接问题和元件故障。
3.教师提问:你会怎样检查电路是否出现连接问题?
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可以利用检查法,将各个连接点拧紧,如果灯泡还没亮,说明不是连接问题。
4.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检查法完成电路连接的检查,教师同步播放视频《检查电路连接故障》供学生参考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电路故障的可能性及检测方法,促进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紧接着设计“先学后练”的模式,引导学生掌握检查电路连接故障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电路连接原理的理解,提升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二)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1.教师提问:怎么检查电路是否出现元件故障?
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有个简单的方法叫做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依次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教师追问:每个元件一个一个的替换检查太费时间了,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2.教师引导提问:电工师傅们是如何快速找出故障元件的呢?
邀请看过电工师傅干活的学生说一说。
教师点拨:通常使用万用表或电压表寻找电路故障。表就相当于是一个用电器,可以观察是否出问题。今天我们也来做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吧!
3.学生边观看制作视频《制作电路检测器》,边合作动手制作。
4.教师提问:观察电路检测器,与简单电路相比,结构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小结:电路检测器的两端各有一个金属接线柱。
5.教师提问:电路检测器是怎样检测导线、灯泡、电池故障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原理: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亮。
6.教师谈话:接下来,我们要用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来检验一下电路是否有元件故障。不过在检测之前,首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使用。
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后,看看的小灯泡能否亮起来。能亮,说明电路检测器可以正常使用;不亮,说明电路检测器不能正常使用。此外,提醒大家,不能用我们的检测器检测家里的用电器的电路!
7.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检测器去检验电路元件故障。
8.教师提问:交流检测情况,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
学生结合实际的检测情况分享检测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在科学应用。先由电工师傅如何检查电路故障启发学生思考电路检测的方法,再顺势引出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活动,最后让学生掌握电路检测技能,同时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理解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自制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使用它检测了电路故障。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我们使用的电路检测器有_______个检测头。使用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___________,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不能用自制的电路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