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认读“秋、气”等10个生字,会写“了、子”等4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规范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
-体会秋天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说几句话,你们猜猜说的是哪个季节。“天气渐渐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果园里果子熟了。”(学生猜出是秋天后)对啦,就是秋天,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秋天,去看看秋天的美景。
2.板书课题,老师边写边说:“秋”字左边是“禾”,代表庄稼,秋天是庄稼丰收的季节;右边是“火”,秋天很多树叶变得火红火红的。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书空“秋”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7分钟)
1.老师范读课文,小朋友们可要认真听,边听边用铅笔圈出生字宝宝。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出示生字卡片“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老师领读,读一个,学生跟读一个,强调“片”是三拼音节,“会”的声母是“h”。读完后,开火车让学生认读,读对了,火车顺利开下去,读错了,其他同学帮忙纠正。
(三)学习生字(12分钟)
1.学写“了”
-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示范写“了”,先写横撇,横要稍稍往上斜一点,到转折的地方顿一下,再写撇;接着写弯钩,弯钩要写得弯弯的,像个小月牙。同学们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3-5个,老师在教室里巡视,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写字姿势,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
2.学写“子”
-老师借助田字格小黑板,展示“子”的写法。先写横撇,横短一些;再写弯钩;最后写横,这一横要写得稳稳的。
-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对写得不好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3.学写“人”
-老师形象地说:“人”字就像一个人张开手臂在欢迎大家呢。先写撇,从左上方起笔,向左下方撇出去;再写捺,从撇的起笔处起笔,向右下方捺出去,捺脚要平。
-学生在本子上书写,老师提醒大家撇捺要舒展。
4.学写“大”
-老师对比“人”和“大”,告诉学生“大”是在“人”字上面加了一横,这一横要写在撇捺的中间靠上一点。
-学生练习写“大”字,感受笔画位置变化对字的影响。
5.巩固生字
-玩“摘苹果”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每个苹果上写一个生字,让学生上台摘苹果,摘下来要读对上面的生字,读对了,苹果就送给他。
-开展“我说你写”活动,老师说出一个生字,学生在练习本上快速写下来,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四)精读课文,感悟内容(15分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老师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幅图,天空是什么样的呀?”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天空很蓝、很高。
-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读完问:“你们觉得秋天的天空美不美?”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天空:蓝、高”。
-指导朗读,“蓝”“高”两个字要读得重一些,突出天空的特点。学生自由读,老师请几位同学站起来读,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老师引导学生看第二幅插图,问:“图里的树叶有什么变化呀?”学生可能说树叶变黄了,落下来了。老师接着问:“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引导学生说出“一片片”。
-让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树叶的句子。老师出示句子“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带着学生读,通过做动作,让学生感受“一片片”的意思。
-老师提问:“除了书上写的,你们还知道秋天树叶有哪些变化?”学生自由发言,像枫叶变红等。老师板书“树叶:黄、落”。
-指导朗读,“一片片”要读得轻轻的,慢慢的,体现树叶飘落的姿态。可以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老师播放一段大雁南飞的视频,问:“小朋友们,大雁飞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排成“人”字或“一”字。
-让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大雁为什么往南飞。读完后,同桌讨论,再请同学回答。老师补充说明:秋天北方变冷,大雁要去南方暖和的地方过冬。
-老师板书“大雁:南飞”,指导朗读,读出大雁飞行时整齐、欢快的感觉。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模仿大雁飞的动作。
4.总结全文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这篇课文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秋天的天空蓝又高,树叶变黄飘落,大雁往南飞,秋天可真美。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