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植树节《《种出一片希望》
23教学目标1、知识与方法:学习、了解植树节的由来、植树的过程、植树的意义和生态价值、等知识要点;运用水彩晕染与撕贴技法表现一幅充满生机盎然植树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素材,运用水彩晕染技法表现出具有深浅层次感、色的山坡;撕贴技法表现出不同造型和色彩的树木,根据自己的想法画一些种树工具鸟类动物等元素,马克笔上色,粘贴到画面中。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撕贴技法的乐趣,培养小朋友们热爱大自然,懂得保护、延续生态的重担。教学重难点1.了解植树节的来源及植树的意义,为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2.运用综合材料,多种肌理剪,贴,画等表现出一片美丽的树林3.通过植树节主题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4材料准备:8开马克纸、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记号笔、铅笔、马克笔、丙烯马克笔等植树造林,人人有责1适合年龄:4—5岁(可根据学生能力自行调整)
课程引导3月12日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植树有什么意义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污染成群的树林能对生态系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课程引导
课程引导植树节是国际性的节日,鼓励人们种植和爱护树木,由J·斯特林·莫顿于1872年发起。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设立植树节的国家已有50多个。中国的植树节为每年的3月12日。
课程引导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造价千余万元、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课程引导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更会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可达数亿。所以,植树造林人人有责,待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时。
课程引导3月12日这天,樱桃一大早就穿戴好,拿着水桶,铲子,小树苗。和爸爸一起去公园参加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活动。在爸爸的帮助下,樱桃成功的将小树苗栽种好。她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笑得合不拢嘴。回家的路上,樱桃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你知道植树节为什么要种树吗?”。爸爸说:“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它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课程引导我们知道一棵大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长成的,它需要时间和它所要的生长因素才能慢慢长大。
课程引导阳光水份温度土壤阳光能为我补充能量没有水分我无法长大温度决定了我是否能萌芽或长得快不快要想长得茁壮,我要扎根土壤,获得养料树木生长的过程是这样的:1。一粒种子落到土里,经过一段时间,当条件适宜(多在春天)的时候就开始发芽,2。然后,植物的叶片就开始进行光合作用,3。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长中。另外植物长长主要是靠分裂的细胞吸水,然后长大。4,最后,植物就长大了。
课程引导但是有时候人类却在伤害它一次性用品、纸张浪费、不合理的开发等有些几十年、几百年长成的大树和树林在一朝一夕之间被砍伐推倒但是人们也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动物们失去了家园面临灭绝泥石流、沙城暴袭击人类的居所全球变暖、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人们健康受到威胁好在人们已经渐渐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倡导“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
课程引导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程引导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很多学校、公司都会组织学生们到田间或山头里去植树,有另一方水桶、有拿着铲子在刨土挖坑、有的拿起一颗树苗正准备放进土坑里……看着就十分的热闹!那小朋友们你们有植树节种树的经历吗?能说说你的体验感受吗?很累!很开心!
课程引导通过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防治大气污染,还能增强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动物等提高繁衍栖息的场所,植树节的设立也正是倡导人们加入到爱护树木、种植树木的行动中去,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课程引导植树工具主要:铁锹、水桶或花洒、手套。由于植树的地点不同,有的土壤松软挖坑容易,有的土壤板结不容易深挖,所以用铁锹比较容易使上劲而且能挖深坑。
课程引导“树木是地球保护者,设立植树节,对于我们意义很深远。让我们一起将这树木的绿色带给更多的人,种下一棵棵绿色的希望,让这美丽的色彩染绿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紧密结合植树节主题展开绘画创作,一起来画一画吧!
参考素材
参考素材
参考素材
参考素材
参考素材
参考教程
参考教程【步骤一】在白色卡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