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语文统编版:四上《爬天都峰》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304.9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1.83千字
文档摘要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爬天都峰》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继续学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技巧。学习本文时,可以联系前一课的内容,借助对记叙六要素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目标

1.通过齐读、教读认识“级、链”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通过学生观察、字源识字、形声字等方法会写“颤、辫”等8个字。

2.通过表格、批注等方式知道可以按照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3.体会“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战胜困难的过程,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句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爬天都峰》的学习。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知识迁移。降低学生对新课文的未知情绪和畏难情绪。】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由朗读生字、老师教读生字、学生分享难记字。

课件出示词语,检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书写“颤、辫”。

学生观察,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设计意图:继续夯实识字、写字基础。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主动性,通过检测练习、形近字区分,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快速读课文,试着填写表格。

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一个是对写作顺序的梳理。】

四、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爬天都峰之难

1.“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小主人公,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2.“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体会怀疑和敬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关键词句,初步感知爬山之难。再通过师生交流、拓展想象的方式,教师给学生总结提升,加强学生对爬山之难的理解,感受爬山人坚持不懈的精神。】

五、抓住登顶后的对话,揭示文章含义

1.“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能否去掉?

2.指生读对话,老爷爷为什么要感谢小姑娘?小姑娘为什么要感谢老爷爷?(汲取力量),引出爸爸对话,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抓住登顶后的对话,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而解释“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深刻道理。】

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和同桌分享你曾从哪个人或者哪件事中汲取过力量。

2、尝试着将这件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王尚文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精读课文中精彩的典型段落,从“怎么写”的角度出发,抓住描写主要人物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片段,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阅读之后设计了读写迁移、提供情境等板块,让学生想象在情境中“我”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在语言实践中体会如何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阅读的过程中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