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5*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女娲补天》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生活,先捡五色石头燃火熔炼,用石浆补好天上的大窟窿,斩断大乌龟的四条腿撑起天空,接着杀死黑龙,使野兽不再残害人类,最后把芦苇烧成灰堵住地缝的故事。塑造了勇敢顽强、智慧能于、其于奉献的女娲形象。女娲是远古时期中华女性先祖形象在创世神话中的生动写照。
【教学设计理念】本文是略读课文,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建议围绕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展开教学,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迁移运用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最终能体会到女娲形象,并为其撰写颁奖词。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不长,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除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人物情感的教学外,应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对文章的情节进行具体化、生动化的阐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结合具体事例,感受女娲身上的精神品质,为女娲撰写颁奖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任务情境:撰写颁奖词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语文微课课堂!
神话是一种永恒的想象力,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憧憬和最深刻的思考,也向我们展示了宇宙最为神秘的面貌。在本单元的课文里面,一个个形象鲜明的神话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盘古,有矢志不渝、坚韧执着的精卫,还有为民造福、甘于奉献的普罗米修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善良、勇敢、智慧,也看到了责任、使命和担当。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神话故事,感受神话的魅力,四年级语文组决定开设“最美神话人物”评选活动,欢迎你积极的向语文组推荐并且为其撰写颁奖词,有的同学就向语文组推荐了女娲这个人物,女娲是水谁?她做了哪些事情?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女娲的形象吧!
任务一:阅读课前导读,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篇文章的课题还多了个小符号呢!*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怎么学呢?我们的课本给了我们提示:
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我们可以怎么来阅读这个故事呢?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是这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原来阅读故事的方法都藏在这段文字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运用第一种方法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任务二:梳理故事情节,感受女娲形象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篇课文,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起因是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天塌地裂;经过是课文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炼石补天;结果是课文第5自然段——天地平静
老师:你能否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先简单地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这个神话写了天地破裂了,世界陷入混乱和恐怖,女娲用五色石头补好了大窟窿,用芦苇烧成灰堵住了地缝,最后天地恢复平静,人类获得新生。
老师: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女娲的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具体的事例尝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女娲下决心要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表现了她的善良品质
学生:女娲用拣来的石头炼成石浆把天补好,展示了女娲不怕困难、顽强能干的形象
学生:女娲斩下乌龟的四条腿把天空撑起,凸显了女娲的智慧和果断
学生:女娲杀死黑龙,把芦苇烧成灰堵住地缝,表现了她的勇敢和智慧,颂扬了她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的都非常准确!这篇课文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拣五色石头燃火熔炼,用石浆补好天上的大窟窿,斩断大乌龟撑起天空,接着杀死黑龙,最后把芦苇烧成灰堵住地缝的故事,塑造了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
任务三:大胆发挥想象,感受女娲精神
女娲补天应该遭遇了许多困难,课文这个版本比较简洁,发挥你的想象,女娲在补天的过程中会遭遇什么困难,她会怎么克服呢?
学生:在黑黑的山上,女娲细细地分辨着每一块石头。她走遍了群山,终于在最后一座山上找到了缺的那块白色的石头。
学生:她用天火来炼化五色石,可是,不一会儿火便被洪水熄灭了。女娲毫不气馁,继续引来天火,成天成夜守在旁边,炼化五色石。
教师总结:你们发现了吗?帮助人类的神都具有牺牲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女娲也不例外。
任务四:妙笔生花,撰写颁奖词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对女娲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尝试着为女娲撰写颁奖词。你们知道颁奖词的写法吗?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动中国》中给张桂梅老师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