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河南省商丘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文件大小:107.45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1.98万字
文档摘要

河南省商丘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主持词,有些字词需要你来帮助确定。

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辽阔的大地成了绿的海洋,天地间浮动着新鲜清凉的空气,满满地吸一口,顿时精神抖擞。夜晚,①(娇??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潺潺的山泉在石上流淌,清澈的小河欢快地流向远方……这是人们都憧憬的美好环境。自河南大力实施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以来,绿色低碳发展在工业、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已呈②(燎??潦)原之势。黄河湿地、万洋湖畔、河口水库等每年都会迎接多达几十万只鸟类过境、越冬。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潺潺()????湖畔()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①???②

二、语言表达

2.为引导同学们践行绿色节能的生活理念,校团委面向全校学生发布“招募令”。请你观察下面句子的特点,再设计两个招募内容写在横线上。

招募:在生活中节水节电节纸张,惜粮节能减排放的“节约小卫士”;能用心呵护每一片绿叶,让地球远离污染,重现碧水蓝天的“环保全能王”;;。

3.你所在的小区准备创建绿色示范社区,可是住你家对门的张阿姨却很抵触,认为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会影响生活质量。对此,你会怎样应对?(不少于80字)

4.小组成员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一张海报,请你写出海报的画面内容,并说出其寓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

5.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蓝天白云平常事,绿水青山入画来。行走在中原大地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河南人如同桃花源人“①,②”“③,皆出酒食”(《桃花源记》)一样的热情好客;我们可以在“蒹葭苍苍,④。⑤,在水一方”(《蒹葭》)的清晨河畔,追寻美好的景物,体会“⑥,在城阙兮。一日不见,⑦”(《子衿》)般的刻骨思念。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延安,我心中的圣地

①说起延安,我就会想到贺敬之的“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②延安,作为革命根据地,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

③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此后的13年里,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形成共识、凝聚合力,为抗日战争胜利和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延安军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边战斗边生产的同时,也不忘唱几句陕北民歌,以提振精神、鼓舞士气。《翻身道情》《东方红》《军民大生产》《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一曲曲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陕北民歌,用最生动的语言和最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那军民间的鱼水深情、热火朝天的大生产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场景,催人奋进,使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⑤我儿时最爱听赞美延安的歌,更爱看有关延安的电影。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歌唱家深情演唱的电影《山城雪》中的插曲《想延安》,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时值年少的我,本来对中国革命了解甚少,但看了这部电影后,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我一次又一次地倾听、欣赏、回味这部电影的插曲,并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和教育意义。每每说到精彩之处,同学们个个儿都兴高采烈、眉飞色舞,敬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自己能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而倍感自豪。

⑥宝塔山下的延河水,滔滔不绝,滚滚向前。建成于1959年5月的延河大桥,距今已有65年的历史。它横跨延河,连接延安城与东关街,秀丽壮观、长虹卧波。它是一座典型的空腹式石拱桥,3孔,每孔跨径30米,大桥全长115米,高13米,桥面净宽7米,两侧附设人行道。每孔拱上有6个跨径各为2.5米的圆拱形小桥孔,一方面便于排泄洪水,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桥体本身的重量和压力。桥下部为重力式墩台,上承石拱。它是仿照赵州桥而建,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延河大桥虽然造型复杂,但与中国传统桥梁工艺相结合,透露着一种朴素的自然美。它与宝塔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

⑦1977年,延安城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城区的大部分房屋被淹没甚至被推走,但延河大桥却经受住了这次考验,依旧矗立于延河之上。

⑧站在延河大桥上,仰望宝塔山,巍峨挺拔,直指云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一道靓丽风景,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神圣而又庄严。

⑨奔赴延安,是很多人一生的梦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无数仁人志士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抛家舍业奔赴延安,踏上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