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6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docx
文件大小:1.13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3.4千字
文档摘要

分课时教学设计

《1.6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口试卷讲评课口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第6节的内容。由于平移这种图形运动比较简单,而且和平行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课本把它作为首个向学生介绍的图形运动,再加上图形的平移,是图形空间位置关系变化的主要特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都有很大的作用。

学习者分析

初中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了解现实生活中图形的平移

2.了解图形平移的概念

3.理解图形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4.会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放入图形

教学重点

图形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能在纸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新知导入

教师活动1:

问:观察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在小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图形的平移.

滑雪运动员在平坦的雪地上沿直线滑行,商场的自动扶梯上顾客的升降运动,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行驶,这些都给我们以平移的形象.

学生活动1:

学生观察图片,初步了解什么是平移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引进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环节二:新知讲解

教师活动2:

观察图片,缆车由A移动到B的运动中,它的各部分移动的方向相同吗?移动的距离怎样变化?

各部分移动的方向相同,移动想的距离相等

传送带上的箱子由C移动到D的运动有同样的特点吗?

有,特点相同。各部分移动的方向相同,移动想的距离相等

想一想:什么是平移?

概念: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方向移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

注意:平移的过程涉及两要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平移时,图形中所有点的移动方向一致,并且移动的距离相等.

例如,下图是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示意图,将三角尺ABC沿着直尺PQ平移到三角尺ABC的位置,就可以画出AB的平行线AB,直线AB可以看做是直线AB经平移后所得的图形.直线AB平移的方向就是由点A到点A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AA的长.

【做一做】下面两组图形的运动,哪一个属于平移?

学生活动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生在师的引导下得出平移的特点与概念

练习加深印象

活动意图说明: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体验教学再创造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科学精神。

环节三:例题讲解

教师活动3:

例:把长方形ABCD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使点C落在点C.画出经这一平移后所得的图形.

方法一:如图,将透明纸覆盖在长方形ABCD上,画出相同的图形,然后把透明纸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直到点C与点C重合.长方形ABCD就是长方形ABCD经平移所得的图形。

方法二:如图.

1.分别过点B,D作AC的平行线BM,DN.

2.分别在射线AC,BM,DN上截取AA,BB,CC,DD,使AA=BB=DD=CC.

3.连结AB,BC,CD,DA.

长方形ABCD就是长方形ABCD经平移所得的图形.

【想一想】原图形与平移后所得的图形相比,哪些改变了?哪些保持不变?连结对应点的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般地,图形的平移有下面的性质: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要描述一个平移,必须指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

学生活动3:

学生在自学的前提下,跟着师的指导下完成课本问题,在练习本上根据步骤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图形平移的性质

活动意图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中体会平移图形的特点和画法,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环节四:加深平移定义

教师活动4:

1.如图,将三角形ABC沿BC方向平移1cm得到对应的三角形A′B′C′.若B′C=2cm,则BC′的长是(C).

A.2cm?

B.3cm?

C.4cm?

D.5cm

2.如图,三角形ABC沿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得到三角形DEF,已知EC=2,BF=8,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