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百家争鸣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围绕“百家争鸣”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背景和表现,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思想流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史料解读能力,通过分析诸子百家的著作,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现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各种思想进行客观评价。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
-理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思想。
-掌握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学派思想之间的差异和互补,例如儒家与墨家在伦理观念上的对立与共存。
-分析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背景和产生的社会条件,如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等。
-学生对抽象哲学思想的把握和理解,如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孔子的“仁爱”等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如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角度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如分析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思想,确保学生对基本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仁政”与“法治”等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孔子、墨子等思想家的言论,引导学生分析其思想内涵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诸子百家的图片、文献资料,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网络资源利用:推荐相关历史纪录片、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教学软件应用:使用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古代中国思想界的盛况”为话题,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有哪些重要的流派吗?”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如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等,为学习百家争鸣奠定基础。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举例说明:以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思想家的言论为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派的核心思想。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围绕“仁政”与“法治”等议题,探讨不同学派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和互补。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加深对百家争鸣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点。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百家争鸣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感兴趣学派的小论文。
-提醒学生关注下周课程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以下为具体教学环节的详细内容)
1.导入环节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思想流派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是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2.新课呈现环节
-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如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等。
-介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以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思想家的言论为例,讲解不同学派的核心思想。
3.巩固练习环节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加深对百家争鸣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课堂总结环节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5.作业布置环节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百家争鸣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感兴趣学派的小论文。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