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文件大小:21.9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3.83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7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思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分析区域特征,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发展问题,培养其人地协调观,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进入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包括地图的阅读、地理要素的识别等。他们可能对基本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区域的概念、区域差异以及区域发展的规律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区域发展充满好奇,愿意主动探索;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而部分学生可能在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上存在困难。学习风格上,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学生偏好直观的学习方式,如通过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学习;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文字和数据分析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区域与区域发展”这一章节时,学生可能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区域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地理现象联系起来;二是分析区域发展问题时,可能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方法论指导;三是学生在进行区域比较和分析时,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比较标准和方法。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可能遇到沟通不畅、分工不均等问题,影响学习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地理教学挂图: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特定区域地图等。

-多媒体课件:包含区域特征、区域发展案例等教学内容的PPT。

-实际案例资料:如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报告、环境保护案例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用于展示和分析区域数据。

-网络资源:地理教育网站、在线地图服务、地理数据库。

-教学视频:相关地理现象和区域发展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

-教学模型:如地球仪、地形模型等,用于直观展示地理知识。

-小组合作工具:如白板、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区域风貌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请学生简要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区域的概念、区域差异以及区域发展的规律。

2.教学重点: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发展规律。

3.教学内容:

a.区域的概念:介绍区域的定义、类型和特征。

b.区域差异: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影响。

c.区域发展规律:探讨区域发展的动力、阶段和趋势。

4.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5.教学环节:

a.讲解区域的概念:5分钟

b.分析区域差异:10分钟

c.探讨区域发展规律:5分钟

d.案例分析: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和讨论,使学生巩固对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规律的理解。

2.教学内容:

a.完成课堂练习题:5分钟

b.小组讨论:5分钟

3.教学方法:练习、小组讨论。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教学内容:教师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请学生回答。

3.教学方法:提问、回答。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学内容:

a.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相解答。

b.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答,点评学生的表现。

3.教学方法:提问、回答、点评。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内容:

a.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b.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

3.教学方法:思考、提出、点评。

教学双边互动:

1.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2.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