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体育耐久跑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二体育耐久跑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二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10:00-11:00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2.提高学生的耐力和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增强学生对耐久跑运动的理解和欣赏,激发运动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立耐久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包括正确的起跑姿势、途中跑的节奏和呼吸节奏。
-掌握耐久跑的训练方法,如间歇跑、持续跑等,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进行分组训练。
-培养学生持久耐力,通过逐步增加跑的距离和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
2.教学难点
-正确呼吸技巧的掌握:学生需要学会在跑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腹式呼吸,以避免过度换气和岔气。
-节奏感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训练找到适合自己的跑步节奏,保持速度和耐力的平衡。
-心理调节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长时间跑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理疲劳,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调节,保持积极的心态。
-疲劳应对策略:学生需要学会在疲劳时如何调整速度和步频,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恢复体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特别是耐久跑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耐久跑技术动作的图片、图表,以及相关训练方法的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准备秒表、计时器等计时工具,以及用于分组练习的标志物。
4.教室布置:设置环形跑道,划分起点和终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耐久跑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耐久跑对身体有哪些好处吗?”引入话题。
-展示耐久跑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耐久跑在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性,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耐久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包括起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的动作要领。
-通过示范和分解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耐久跑的技术。
-讲解耐久跑的训练方法,如间歇跑、持续跑等,并说明每种训练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强调呼吸技巧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进行腹式呼吸练习。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耐久跑技术动作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确保技术动作的准确性。
-进行小组间的耐久跑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耐久跑技术动作和呼吸技巧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耐久跑能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在课后进行一次10分钟的耐久跑练习,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练习中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动作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包括起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的动作要领。学生在练习中能够体现出动作的规范性,如起跑时能够迅速进入状态,途中跑时保持稳定的节奏和呼吸,终点冲刺时能够有力地完成动作。
2.训练方法应用: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耐久跑训练方法,如间歇跑、持续跑等。在课后练习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耐力和速度。
3.呼吸技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实践,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技巧,能够在跑步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奏,有效避免过度换气和岔气现象。
4.心理素质增强:耐久跑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长时间的跑步和身体疲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心理调节方法,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面对挑战的信心。
5.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练习和比赛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训练任务。在比赛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6.身体素质提高:通过耐久跑训练,学生的心肺功能、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7.运动兴趣激发: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耐久跑对身体的好处,激发了学生对耐久跑运动的兴趣。课后,学生主动参与耐久跑活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8.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9.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在课后练习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完成训练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10.社会适应能力:耐久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