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1 群落的结构(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646.64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1.87万字
文档摘要

2.1群落的结构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

群落的定义及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定义:在的时间聚集在中各种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注意: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种群】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作用:是区别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衡量指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即。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

4.特点:群落中有的物种占优势,有的物种不占优势;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的。

三.种间关系

常见关系如下: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受益能独立生活。如螺、牡蛎外壳上着生着苔藓植物,前者以后者为伪装,防止天敌袭击,而后者借助前者的蠕动更换生活环境以获得营养物质。其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其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例如,狮子吃羚羊。其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如下:由图可知:生物A为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高;生物B为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低。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人蛔虫与人。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宿主的个体数有可能减少,有可能不变。一般情况下,宿主的个体数不会变为零。其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其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包括和。

2.垂直结构

(1)特点: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现象。

(2)植物的分层

①决定因素:与植物对的利用有关。

②其他因素:a.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等条件;b.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等。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动物的分层: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和。

3.水平结构

(1)特点:常呈分布。

(2)决定因素:、土壤湿度和的差异、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五.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而变化,群落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包括所处的,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结果。

六.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调查方法: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统计方法:一是;二是目测估计法。

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适用于范围较_______,个体较_______的种群。

3.实验步骤

准备→→采集小动物→→统计和。

知识点梳理答案

一.1.相同一定地域生物种群

2.

.

二.1.不同群落2.物种丰富度3.不同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