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9对外开放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设计意图
本课“对外开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分析对外开放的成果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通过分析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提升学生解读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对外开放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认识。然而,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历程、政策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可能掌握不足。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一历史事件具有较高的兴趣,因为这一时期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可能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层次原因的探究。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图像和故事来理解历史,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过程时,可能会遇到对一些历史概念和事件的不熟悉。此外,对外开放涉及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学生可能难以将这些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此外,学生可能对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和评价存在不同的看法,需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以便查阅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对外开放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邓小平南巡讲话视频、对外开放政策的图片等,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
3.教学活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准备相关历史地图和统计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和经济发展。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讨论和展示,同时准备好白板和投影仪,以便展示多媒体资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组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图片,提问学生:“这些图片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对改革开放有什么样的认识?”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
a.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包括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政治环境等。
b.对外开放的主要政策:讲解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和措施,如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等。
c.对外开放的影响:分析对外开放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举例说明:
a.以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为例,说明对外开放政策对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b.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展示对外开放对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3.互动探究:
a.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外开放政策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
b.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
a.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关于对外开放的简报,包括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政策、影响等。
b.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简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教师指导:
a.对学生的简报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
b.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补充。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推进对外开放,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对外开放政策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对外开放的短文。
2.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完成短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书籍,详细记录了改革开放的重要事件和决策。
b.《中国对外贸易史》书籍,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政策。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历程》书籍,讲述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谈判过程和影响。
d.《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书籍,分析了经济特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拓展建议:
a.学生可以阅读《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b.通过阅读《中国对外贸易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认识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重要作用。
c.阅读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书籍,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