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山西省长治市八年级地理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为主题,通过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特点等,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了一系列互动环节,如地图游戏、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台湾省的地理特征,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人地协调意识。同时,通过了解台湾省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台湾省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难点:
1.理解台湾岛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点及其与大陆的互动关系。
解决办法:
1.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运用对比分析法和实地观察法,引导学生探究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3.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点,并探讨其与大陆的经济关系,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设计“寻找台湾”地图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台湾省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台湾省的经济发展过程,加深对经济特点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省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安排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分组研究台湾省与大陆的经济联系,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台湾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台湾的自然美景。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了解台湾吗?台湾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特征?”
3.引导学生回顾课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5分钟)
-讲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展示台湾省在地图上的位置。
-介绍台湾省的行政区划,讲解台湾省下辖的市、县。
2.台湾省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10分钟)
-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地貌,展示台湾省的地形分布图。
-讲解台湾省的气候特点,分析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3.台湾省的经济特点及其与大陆的互动关系(10分钟)
-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点,展示台湾省的产业结构。
-讨论台湾省与大陆的经济互动,分析两岸经济合作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台湾省与大陆的经济关系,分享各自的观点。
2.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制作一张台湾省的行政区划图。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对其气候有何影响?
2.提问:台湾省与大陆的经济互动有哪些积极意义?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提问,老师解答,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六)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台湾省的居民,模拟与大陆居民的经济互动。
2.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台湾故事,增强学生对台湾的认识。
(七)总结环节(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经济特点。
2.强调台湾省与大陆的经济互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用时:45分钟
备注:本教学过程设计紧扣实际学情,围绕教学重难点,注重师生互动和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台湾的历史与文化》:介绍台湾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台湾。
-《台湾的自然景观》:介绍台湾的自然景观,如阿里山、日月潭等,激发学生对台湾自然风光的兴趣。
-《台湾的经济与社会》:分析台湾的经济特点和社会发展,探讨台湾与大陆的经济互动关系。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经济特点,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对台湾省的了解。
-鼓励学生关注台湾省的时事新闻,了解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动态。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台湾省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