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事事关心说课稿鄂教版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事事关心》为载体,通过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九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结合鄂教版教材特点,以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核心素养。通过分析《事事关心》中的经典名句,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通过文本解读和讨论,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了解,但阅读深度和批判性思维尚待提高。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背景有一定的认知,但具体到《事事关心》这样的古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有限。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但在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提炼中心思想方面存在困难。素质上,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有待加强。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存在阅读粗心、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对《事事关心》的深入理解。因此,针对这些学情,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电脑、投影仪、录音笔。
课程平台:鄂教版九年级语文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与《事事关心》相关的电子文档、古文翻译、背景资料、图片等。
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事事关心》的标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背景,提问:“《事事关心》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他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黄宗羲及其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在《事事关心》这篇文章中,黄宗羲关心了哪些‘事’?他又提出了哪些‘关心’的观点?”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初步讨论,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宗羲在文中提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他对社会责任有何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黄宗羲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关于国家、社会、个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学生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文本的时代意义。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填空题、选择题等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回顾课堂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习《事事关心》,你对黄宗羲的思想有何认识?对你自身有何启发?”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并给予点评。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课文相关资料、撰写读后感等。
-学生询问作业要求,教师详细解答。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对作业提出具体要求。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明夷待访录》:介绍黄宗羲的这部重要著作,探讨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明史》:查阅有关黄宗羲的传记,了解其生平事迹和历史地位。
-《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明清时期思想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古代文论选》:选读与黄宗羲文学思想相关的篇章,如《与友人论文书》等。
2.拓展建议:
-阅读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重点研读其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论述,分析其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通过《明史》等史料,深入了解黄宗羲的生平事迹,对比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探讨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结合《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一书,分析黄宗羲的思想与明清时期思想启蒙运动的关系,探讨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选读《古代文论选》中的相关篇章,对比黄宗羲的文学思想与古代其他文论家的观点,分析其文学思想的特点和价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黄宗羲思想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黄宗羲与当时文人墨客的对话,加深对黄宗羲思想的理解。
-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