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说课稿 北师大版必修2.docx
文件大小:15.57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3.23千字
文档摘要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说课稿北师大版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以“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为主题,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通过分析苏联经济改革的历史过程和挫折原因,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教学设计注重史料解读、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苏联经济改革历程的实证分析和史料解读能力。

2.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性的认识,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二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对苏联经济改革这一具体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于其中复杂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在知识层面,学生可能对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战后的国际环境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时期的经济改革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需要提高对历史事件的逻辑分析能力、史料解读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对历史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

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也会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容易在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感到困惑,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史料分析和问题探究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是本节课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本节课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分析。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通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网络连接。

2.课程平台: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材。

3.信息化资源:苏联经济改革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在线历史档案。

4.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苏联经济改革前的苏联经济状况图片,如工厂生产场景、农民生活场景等,引导学生思考苏联经济面临的困境。

2.提出问题:苏联经济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赫鲁晓夫改革(5分钟)

-介绍赫鲁晓夫改革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对苏联经济的影响,如农业集体化、工业管理改革等。

-引导学生讨论: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为什么会出现挫折?

2.勃列日涅夫改革(5分钟)

-介绍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分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对苏联经济的影响,如经济计划改革、科技发展等。

-引导学生讨论: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有何异同?

3.戈尔巴乔夫改革(5分钟)

-介绍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经济的影响,如经济市场化、政治多元化等。

-引导学生讨论: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何导致苏联解体?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出示相关史料,如苏联经济改革的相关数据、文件等,让学生分析并总结苏联经济改革的挫折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国际环境等。

3.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出与苏联经济改革相关的问题,如苏联经济改革对世界的影响、苏联经济改革对中国的影响等。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苏联经济改革的历史经验教训。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并拓展相关知识。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苏联经济改革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苏联经济改革。

六、教学反思(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总计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苏联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战后苏联经济的困境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国际环境的变迁

2.赫鲁晓夫改革

-改革目标:调整农业政策,改善工业管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措施:推行农业集体化,实行工业管理改革,提倡“干部革命化”

-改革成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困境,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挫折:改革措施不彻底,导致改革成果有限

3.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目标:稳定经济,提高生产力,加强国防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