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章节内容围绕绿色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方面展开,与之前学过的植物细胞、植物器官等知识密切相关。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植物繁殖、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绿色植物形态结构的能力。
2.提升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绿色植物生理功能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原料、条件和产物。
②掌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包括反应过程和意义。
③分析绿色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点,如光照、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②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包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③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如何影响空气质量。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植物样本、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滴定管)。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平台、生物教学软件。
-信息化资源:植物生长过程视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画、植物生长环境图片库。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课堂问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植物细胞结构、植物器官等基础知识,为学习绿色植物的生长和生理功能做准备。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叶绿体)和产物(氧气、有机物)。
-介绍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包括反应过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和意义。
-举例说明:
-通过展示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说明光照、水分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以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例,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互动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变化,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长现象,如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教师指导: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绿色植物的其他生理功能。
-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其变化并分析原因。
-撰写一篇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短文。
六、知识点梳理
1.绿色植物的基本结构
-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器官:植物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它们各自承担不同的生理功能。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和有机物(葡萄糖)。
-光合作用的公式:6CO2+6H2O+光能→C6H12O6+6O2。
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
-呼吸作用的条件:酶、适宜的温度。
-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呼吸作用的公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4.绿色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生长:植物细胞的分裂、伸长和分化。
-发育:植物器官的形成和成熟。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光照、水分、温度、土壤养分等。
5.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产生氧气: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平衡。
-制造有机物:为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维持生态平衡:参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持生物圈稳定。
6.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物来源:人类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获取食物。
-药用价值:许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用于治疗疾病。
-美化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