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吉林省双辽市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21.7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3.12千字
文档摘要

吉林省双辽市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吉林省双辽市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及代表动物。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七年级生物课程中学习的动物分类、动物形态结构等知识点相联系,为八年级学习动物行为、生态等知识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通过学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学生能够形成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分类的认识,发展对生物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学生能够提升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为后续生物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呼吸方式和生殖方式等。

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分类,如河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昆虫、蜘蛛属于节肢动物,并能够识别常见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③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①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体结构的适应性特点,如外套膜、贝壳、外骨骼等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②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分类的依据,能够区分不同类群的动物特征。

③通过实验或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验其生活习性,加深对动物特性的认识。

3.实施实验操作,如观察蜗牛的呼吸,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4.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动物形态结构的直观感受,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海洋生物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环境。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特征,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讲解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呼吸方式和生殖方式,用时5分钟。

2.软体动物的分类:介绍常见的软体动物,如河蚌、蜗牛等,用时5分钟。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讲解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呼吸方式和生殖方式,用时5分钟。

4.节肢动物的分类:介绍常见的节肢动物,如昆虫、蜘蛛等,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1.课堂提问: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验其生活习性,用时5分钟。

2.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蜗牛的呼吸,用时5分钟。

五、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分类。

2.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搜集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实际学情,紧扣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呼吸方式和生殖方式等。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群的动物特征,如外套膜、贝壳、外骨骼等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2.分类能力提升:学生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如河蚌、蜗牛、昆虫、蜘蛛等。

3.实验技能培养: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掌握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观察能力提高:通过角色扮演和观察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提高观察能力和对生物现象的敏感度。

5.学习兴趣激发: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互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