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春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18.1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2.86千字
文档摘要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说课稿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春》为课文,围绕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朗读、品词析句、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好,感受课文语言之美。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探讨课文中的自然意象,学生能够增强文化传承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课文《春》中描绘的春天景象,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如“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等,把握其深层含义。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景象,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

3.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对课文意象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共同突破难点。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自然与生命主题,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纸质教材《语文》、学生用书。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春天景象图片、音频朗读材料、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手段:朗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板书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感受春天的气息。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请分享你们对春天的印象。

(3)引出课题:《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2)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①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请找出并朗读。

②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

③针对重点句子,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深入探讨,感悟生命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自然景象与我们的生命有何关联?如何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4)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象,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3.巩固练习(10分钟)

(1)仿写句子

以课文中的句子为模板,让学生仿写一个描写春天的句子。

(2)写作练习

以“我的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反思:通过学习《春》,我们获得了哪些收获?

5.作业布置(5分钟)

(1)预习下一课《夏》。

(2)阅读课外书籍,了解有关春天的文化知识。

(3)收集描写春天的诗词,进行赏析。

知识点梳理

1.课文内容理解

-理解课文《春》中描绘的春天景象,包括春天的气息、色彩、声音等。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理解作者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的情感。

2.修辞手法运用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3.词语积累与运用

-理解并积累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草长莺飞”、“拂堤杨柳醉春烟”等。

-学会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语言表达,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4.文章结构分析

-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结构安排来展现春天的景象和情感。

5.主题思想把握

-通过分析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春天景象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6.自然与生命的关联

-探讨课文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珍惜生命。

7.语言表达技巧

-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排比、对仗等,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会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写作,使文章更具文采和感染力。

8.朗读与背诵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9.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