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7.4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内容涵盖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七年级地理下册所学“我国行政区划”一节内容相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领土的构成,特别是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空间思维、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通过学习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学生能够提升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和分析能力;通过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通过综合分析台湾省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学生需要准确掌握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的地理位置。同时,要了解台湾省的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自然特征。
-重点二: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学生需要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历程,重点掌握台湾省的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情况,以及其与大陆的经济联系。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理解。由于地理位置涉及空间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台湾省与大陆的相对位置和地理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地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难点二:台湾省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一难点涉及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课程平台:人教版地理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台湾省地理概况的图片、视频资料、地图数据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地图、地图册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台湾省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台湾的印象,激发学生对台湾地理的兴趣。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我国行政区划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下册所学的相关内容,为学习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做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河流分布等自然地理特征。
-举例说明:以台湾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例,如日月潭、阿里山等,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如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引导学生思考台湾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分组完成关于台湾省地理知识的竞赛,如地理知识问答、地图拼图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针对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点。
-鼓励学生关注台湾省的历史文化,培养对祖国领土完整的认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台湾省的章节,并完成相应的思考题。
-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台湾省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制作一份关于台湾省的PPT。
6.课后拓展(约10分钟):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关于台湾省的更多资料,拓宽知识面。
-安排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了解台湾,爱我祖国”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包括其与大陆的相对位置、周边海域等。
-学生能够识别台湾省的主要地形地貌,如山地、平原、丘陵等,并了解其分布特点。
-学生能够区分台湾省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并理解其成因。
-学生能够概述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包括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以及其与大陆的经济联系。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地图分析,提高了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