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4.1爱护水资源》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4.1爱护水资源》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4.1爱护水资源》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2.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水资源的分类和保护措施:重点讲解淡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类型水资源的保护方法,如地表水、地下水的保护。
2.水污染的成因和防治:重点分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难点:
1.水污染的复杂性和防治难度:难点在于理解水污染的复杂性和防治的长期性,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学生环保行为的培养: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从认识到行动,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水资源状况和水污染问题。
2.设计互动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水污染的模拟过程,加深对水污染成因的理解。
3.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创新想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4.安排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让学生亲身感受水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教具(水样瓶、过滤器)、实验器材(pH试纸、滴定管等)。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网络教育资源平台。
3.信息化资源:水资源保护的科普视频、水污染治理的动画演示、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新闻报道。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实地考察。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关于水资源现状的纪录片片段,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水资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果水资源出现问题,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前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关于水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水资源的分类、分布、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
-举例说明:以我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为例,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水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完成水资源保护的手抄报,展示各自的设计和创意。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解答。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阅读教材中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内容,了解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搜集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新闻或案例,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看法。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污染的治理过程。
-安排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
7.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学生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认识和行为。
8.教学评价(约5分钟)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9.教学反馈(约5分钟)
-教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
-学生反馈: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水资源的分类、分布和保护措施。
-学生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
-学生掌握水污染的防治方法,如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升了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转变:
-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