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6.1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说课稿 中图版选修2.docx
文件大小:22.4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3.63千字
文档摘要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说课稿中图版选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6.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8日星期一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海洋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引导学生了解海洋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及影响,提升对海洋环境的认识。

3.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让学生在分析海洋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探究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规律。例如,通过讲解地震、海啸、台风等海洋灾害的特点,使学生掌握这些灾害的基本知识。

-强调海洋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突出海洋灾害的防范措施,如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使学生了解如何减少灾害损失。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海洋自然灾害成因的复杂性,如地震的板块构造理论,需要通过实例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在于海洋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机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气象和地质预报的原理和局限性。

-难点在于海洋灾害防范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学生需要理解不同措施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

-难点在于将海洋灾害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个人在灾害防范中的责任和行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海洋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加深理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海洋灾害发生时的救援和疏散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海洋灾害的真实案例,如使用视频、图片和动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4.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利用沙盘模拟地震波传播,帮助学生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5.安排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分组研究特定的海洋灾害,如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通过实际研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海洋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海洋环境特点。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提问学生关于海洋环境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对海洋自然灾害的关注。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海洋灾害类型,引入新课主题。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讲解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海啸、台风、风暴潮等,介绍每种灾害的成因和特点。(用时10分钟)

2.分析海洋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用时5分钟)

3.讲解海洋灾害的防范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用时5分钟)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海洋灾害的发生原因、应对措施及损失情况。(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如何应对海洋自然灾害,并提出自己的防范措施。(用时5分钟)

2.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学生共同评价和总结。(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海洋自然灾害的成因有哪些?如何预防这些灾害?(用时2分钟)

2.提问:海洋灾害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用时3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海洋灾害防范措施中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分别有哪些?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所学知识,确保学生对防范措施的理解。

六、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海洋灾害发生时的救援和疏散过程。

2.模拟实验:利用沙盘模拟地震波传播,帮助学生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海洋灾害防范的重要性。

2.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教学时长共计45分钟,教学过程紧扣实际学情,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知识点梳理

1.海洋自然灾害的类型:

-地震:了解地震的成因,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波的特点。

-海啸:学习海啸的形成机制,包括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底滑坡等触发因素。

-台风:掌握台风的生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