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一(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7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内在联系。
2.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探究医疗卫生体系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认识到医疗卫生事业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和反思,形成对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独立见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课本中关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历史演变,使学生了解其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的转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关键事件和人物的作用。
-重点二:医疗卫生体系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强调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医疗卫生体系变革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健康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结构。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医疗卫生体系变革的复杂性和多因素影响。学生需要理解医疗卫生体系变革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难点二:历史资料的分析与解读。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从历史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以支持对医疗卫生体系变革的理解。
-难点三: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课涉及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需要能够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形成对医疗卫生体系变革的全面认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脉络,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历史时期医疗卫生体系中的角色,体验不同时期人们的医疗生活,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变化,同时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关于传统与现代医疗设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医疗技术发展的思考。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历程,包括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保障体系的形成等。
-详细讲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过程,如我国1952年建立的“爱国卫生运动”。
-分析医疗技术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例如疫苗的发明、抗生素的使用等。
-讨论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如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医疗卫生体系变革对以下方面的影响:健康观念、生活方式、社会结构。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如某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改革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和参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5.作业布置(5分钟)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深入了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过程。
-收集关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分析改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撰写一篇短文,探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掌握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了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保障体系的形成等关键知识点。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医疗卫生体系变革对健康观念、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2.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提升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医疗卫生体系变革与社会进步的内在联系。
3.技能提升: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提高了对历史情境的感知能力和角色扮演能力。
-学生学会了如何从历史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
4.家国情怀:
-学生认识到医疗卫生事业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性,增强了家国情怀。
-学生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今后参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