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北京课改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讲述于勒叔叔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道德观念。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结合北京课改版教材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4.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观点,提升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能够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对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有所了解。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我的叔叔于勒》这样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探究人物命运和内心世界。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作品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独立思考,部分学生则更偏好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时可能难以把握人物心理变化,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拨。此外,学生在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意图时,可能会遇到障碍,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和解读。同时,学生在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可能会遇到语言组织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练习机会。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讲解作品背景和人物性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人物心理,增强情感共鸣。
3.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去认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于勒叔叔。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语文之旅。
二、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的标题、作者、人物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
(学生)找到了,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莫泊桑,人物有菲利普夫妇、于勒叔叔等,故事发生在法国。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文章通过哪些事件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分析人物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文,分析一下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学生)菲利普夫妇在故事中表现出了自私、贪婪、虚伪的性格。他们对待于勒叔叔的态度从热情到冷淡,再到恐惧,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自私和虚伪。
(教师)很好,同学们的分析很到位。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于勒叔叔的性格特点。
(学生)于勒叔叔是一个善良、正直、有担当的人。他为了家人,甘愿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国照顾生病的母亲,体现了他的善良和担当。
(教师)同学们的解读非常准确。通过菲利普夫妇和于勒叔叔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四、探究主题
(教师)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了解到菲利普夫妇和于勒叔叔的性格特点。那么,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的,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坚守道德底线。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的总结很到位。文章通过菲利普夫妇和于勒叔叔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提醒我们要关注亲情、友情,珍惜当下。
五、深入理解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果菲利普夫妇能够真诚地对待于勒叔叔,他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学生)如果菲利普夫妇真诚地对待于勒叔叔,他们的家庭关系会更加和谐,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教师)同学们的想象很美好。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真诚对待他人,不仅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还能影响周围的人。
六、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分析人物、探究主题,我们明白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关注身边的人,珍惜亲情、友情,做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七、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以“亲情、友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2.阅读莫泊桑的另一篇短篇小说《项链》,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
八、课堂延伸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关注身边的人,珍惜亲情、友情,做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同时,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