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docx
文件大小:17.8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3.87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围绕原子的结构展开,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组成以及电子的排布规律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意识。学生将通过实验探究原子结构,提升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发展的敬畏之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STSE意识。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有一定的认识。然而,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他们可能还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层次,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深入理解。在知识层面,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但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于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如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训练。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不足,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行为习惯上,学生普遍能够遵守课堂纪律,但在实验操作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教育。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化学课程的学习,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化学反应等;其次,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态度,将对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产生长远影响。因此,本节课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原子结构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原子结构模型制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直观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原子结构图和实验操作步骤,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2.网络资源:引入相关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的动态变化。

3.实物教具:使用原子结构模型等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感受原子结构的组成和排列。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预习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基本性质。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原子结构”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原子结构对化学性质有何影响?”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预习报告或在线测试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原子结构的动画或视频,引出“原子结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分布,如“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和“波尔的原子模型”。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预习资料和课堂讲解,讨论原子结构的可能应用。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为什么原子核是带正电的?”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提问与讨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