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物质组成的表示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组成的表示”为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物质组成表示的兴趣;其次,讲解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示方法;接着,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式中的应用;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化学语言,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素养。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3.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增强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4.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5.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方法。
②理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③掌握化合价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式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①元素符号与化学式的书写细节,如大小写、下标等。
②化合价的确定与运用,特别是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③不同类型化学式的书写,如二元化合物、三元化合物等。
④在实际应用中,将化学式与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相联系。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多媒体投影仪
-互动式电子白板
-化学实验室常用实验器材
2.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网络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
-教育教学视频
-化学软件模拟
-电子化学图谱
4.教学手段
-实验演示
-小组讨论
-互动问答
-课堂练习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PPT,以及相关视频,明确预习目标为理解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基本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哪些元素符号容易混淆?”,“化学式中的数字代表什么?”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作业提交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和成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PPT和视频,记录关键信息。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微信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图片,如水、盐等,引出化学式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举例说明化合价的运用。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辨正确与错误的化学式,并解释原因。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积极思考,参与互动。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识别并解释化学式的正确性。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书写化学式的练习题,以及分析生活中化学物质组成的任务。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化学网站链接和视频,供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式的应用。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提供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练习题,分析化学物质组成。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升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化合价的运用,难点在于正确书写复杂的化学式和区分化合价的变价元素。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练习、以及课后拓展,学生能够逐步攻克这些重难点。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能够准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并且能够区分大小写和上下标的使用。例如,学生能够正确书写H2O、CO2等化学式,避免了常见的书写错误。
在化学式的书写方面,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能够理解并运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如正确书写二元化合物、三元化合物的化学式,以及理解化学式中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例如,学生能够书写并解释NaCl、Ca(OH)2等化学式。
在化合价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