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教案1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描述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说出癌症的病因、预防方法以及治疗手段。
-理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分析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形成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不良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机制,尤其是一些复杂的生理过程。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基本概念、成因、危害等基础知识,确保学生对重要知识点有清晰的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话题,如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如何预防疾病等,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数据和案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相关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人们健康生活的视频,视频中人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享受健康饮食等场景,展现健康生活的美好。
2.提问学生: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但是生活中却有很多疾病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你们知道哪些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吗?
3.学生自由发言,列举出如心脏病、癌症等常见的威胁健康的疾病,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
(二)心血管疾病(20分钟)
1.心血管疾病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展示心脏和血管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的疾病。
-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让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心血管疾病的成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心血管疾病成因的内容,然后请学生总结。
-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讲解心血管疾病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遗传因素:某些心血管疾病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患心血管疾病的人,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生活方式:
-长期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酗酒: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损害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高脂肪饮食: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升高,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
-缺乏运动:长期不运动,身体的代谢减缓,脂肪堆积,体重增加,容易引发肥胖。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还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
-精神紧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会使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通过举例和数据说明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例如,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6倍;经常运动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缺乏运动的人低30%-50%等。
3.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展示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讲解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影响血液循环,使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心血管疾病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4.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