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docx
文件大小:40.59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4.35千字
文档摘要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一单元鸦片战争至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条约等基础知识。

-通过梳理时间线索、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单元知识体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运用问题探究法,以典型历史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抗争,感受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道路上的探索与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2.教学难点

-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认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体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单元重点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能力。

3.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一组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图片,如虎门销烟场景、英军进攻广州画面、圆明园废墟等。

2.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能想到哪些与中国近代历史开端相关的事件?

3.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所学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复习主题。

(二)知识梳理(20分钟)

1.自主构建知识框架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主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条约等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

-例如:

-鸦片战争

-背景

-经过

-结果(《南京条约》)

-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经过

-结果(《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

-兴起原因

-发展历程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失败原因及意义

2.教师引导完善

-教师巡视学生的知识框架构建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然后选取几份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完善知识框架,强化对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三)重点知识讲解(25分钟)

1.鸦片战争

-背景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经过

-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结合地图讲解战争的主要进程,包括英军的进攻路线、重要战役地点等。

-强调一些关键事件,如定海之战、镇江之战等。

-结果

-清政府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详细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