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八年级人教版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实用教案.docx
文件大小:40.04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3.5千字
文档摘要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回忆我的母亲》优秀实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佃农、劳碌、私塾、周济等,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其含义。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哪些事迹来展现母亲的形象。

-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简洁平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培养语感。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分析文中母亲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感激之情,引导学生珍惜亲情,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平实的叙述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引导学生从文中母亲的形象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文中母亲的形象、写作手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4.迁移拓展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进行迁移拓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对母亲的情感共鸣。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心目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分享一件母亲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3.导入语: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她们用无私的爱和辛勤的付出,呵护着我们成长。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朱德,一同走进他的回忆,去感受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作者介绍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2.背景介绍

-本文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写的。全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情?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文章围绕母亲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包括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和气待人、周济穷人、支持作者读书、投身革命等诸多事情。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15段):叙述母亲的生平经历,展现母亲的美德。

-第三部分(第16-17段):表达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四)精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15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文中母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从哪些具体事例中可以体现出来?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母亲的形象特点,并板书:

-勤劳俭朴:母亲整日劳碌,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一生不曾脱离劳动。如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宽厚仁慈: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坏习惯,却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并且很能宽恕人,又能体谅人。

-坚强不屈:在家庭遭遇诸多不幸时,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并且仍然支持我读书,我念了私塾,几年以后,又到离家很远的顺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