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教案02我爱我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
-引导学生珍惜家庭亲情,传承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家庭观。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解决家庭矛盾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家庭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的含义、家庭关系的确立方式以及家庭的结构类型。
-知道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家庭关系的确立方式和家庭结构类型。
-父母对子女的爱,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教育方式。
-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化解与父母的矛盾。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真正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增强家庭责任感。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方法,特别是在与父母意见分歧时能够正确处理矛盾。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家庭的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家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呈现具体的家庭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家庭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情感,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同时展示一些温馨家庭的图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提问学生:听到这首歌,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你对家有怎样的感受?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爱我家。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家庭的含义和家庭关系的确立(5分钟)
-讲解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通过举例说明家庭关系的确立方式有哪些: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让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身边不同家庭关系确立方式的例子,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2.家庭的结构类型(5分钟)
-介绍家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利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不同结构类型家庭的特点:
|家庭结构类型|特点|
|----|----|
|核心家庭|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
|主干家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
|单亲家庭|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
|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家庭结构,判断属于哪种类型,并与同桌交流。
3.父母对子女的爱(10分钟)
-展示一些父母关爱子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些画面中,你看到了父母对子女怎样的爱?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可以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如生病时的照顾、学习上的鼓励、成长过程中的陪伴等。
-讲解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道德要求: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法律要求: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教育方式,虽然方式可能不同,但都是出于对子女的爱。
4.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
-展示案例:小明在学校遇到了烦心事,回家后想和父母说说,可父母却一直在说自己工作的事情,没有认真听小明讲话,小明很生气,与父母发生了争吵。
-组织学生讨论:小明与父母沟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