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如梦令》的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2.71 M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3.95千字
文档摘要

如梦令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词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夫赵明诚

是著名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

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

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

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悠闲生

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感伤情调。李清

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

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

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

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

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

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

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

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一个“试”

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

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

有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语之中,含有不尽

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愫,可谓语浅意深。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

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

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

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

姿。

如梦令

李清照[绿——叶

昨夜雨疏风骤,颜色{红——花

浓睡不消残酒。表舰了词人后的少子因水

情态女时代对美好藏盛肥大。

试问卷帘人,物瘤关城后的莜朵因不

却道“海棠依旧”O对闺基垂活丽澜谢稀少

“知否?知否?念。

应是绿肥红瘦”O

运用拟人、借代手法,

写出暮春风雨后花叶的

神采。

名句赏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描写春日深闺的情趣,表现了词人活

泼好逗,情趣雅致的性格,但从文字里也能感

受到作者的寂寞,情思幽渺,感怀无限

之情。

诗歌中心思相

描写了词人对因风雨摧折,使

院内红花稀少的惋惜而又不满的心

情,也透露出作者感伤的情怀。

品读比较

一比:

哪一组用词表达效果更好?

绿肥红瘦

暗)红(

绿)

(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绿暗红稀”意味着绿叶成荫,而百花凋落。从“绿”、

“红”二字见色彩之艳丽,而“暗”、“稀”二字,却又给人以

迟暮之感。

《宋代无名氏〈凤栖梧〉鉴赏》

譬如中国古人形容暮春风物为“绿暗红稀”,以绿代叶,红

代花,暗代茂盛,稀代飘零,已经很妙了,而李清照“绿肥红瘦”

则更妙。因为肥瘦普通用以形容人类或动物,至于花草则万不能

以此加之。今忽曰“绿肥红瘦”,以从来不相联之观念,连结一

处,所以觉得分外令人惊奇。

《象征派的创始者李金发》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惊争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