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教学课件.pptx
文件大小:21.64 M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1.39千字
文档摘要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导入新课;一、隋的统一?;一、隋的统一?;一、隋的统一;4.阅读表格中数据和示意图,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其影响;二、开通大运河?;2.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大运河开凿的概况。;二、开通大运河?;4.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我们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消极:过度役使民力,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四、隋朝的灭亡?;四、隋朝的灭亡?;四、隋朝的灭亡?;2.识读图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隋朝灭亡的标志。;归纳比较?;课堂小结;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589年,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的皇帝是()

A.汉武帝B.光武帝C.隋文帝D.隋炀帝

2.589年,隋朝灭掉最后一个割据政权统一全国,这个政权是()

A.宋B.齐C.梁D.陈

3.在我国历史上,开通大运河,设立进士科的皇帝是()

A.汉武帝B.光武帝C.隋文帝D.隋炀帝;4.(2024·江苏镇江中考)“这一运河网络,使隋帝国能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洛阳,并且给北方边境提供战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强调,运河网络()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重了百姓徭役负担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有利于巩固隋朝统治

5.(2024·山东菏泽中考)与此前的选官制度相比,隋朝确立的这一制度“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里,以文化统一助成历史中国的政治统一。”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推动了教育发展D.扩大了选官范围

6.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隋末李密为声讨()而写的。?????

A.隋文帝B.隋炀帝C.光武帝D.晋武???;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在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

材料三炀帝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隋之鼎盛”与哪位皇帝有关?由此可见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中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有哪些?

(4)通过上述的探究,你从中有什么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