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部分学校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docx
文件大小:1001.13 K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1.17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部分学校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表中)

1.(3分)-1

A.13 B.3 C.-1

2.(3分)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北斗系统的全球服务用户总数已达15亿,日服务请求量高达4500亿次,数据450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4.5×108 B.4.500×108 C.4.5×1011 D.4.5×1012

3.(3分)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下列甲骨文中,可大致看作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4.(3分)当a=2+1,b=2-1时,a3b

A.1 B.22 C.42

5.(3分)“赵爽弦图”是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图案,源于赵爽所著的《勾股圆方图注》.赵爽运用弦图(如图所示)巧妙地证明了勾股定理,他所用的方法是()

A.分析法 B.相似法 C.反证法 D.等面积法

6.(3分)如图,点P是△ABC的重心,AB=6,连接AP,BP并延长,分别交BC,AC于点D,E,连接DE,则DE的长为()

A.2 B.3 C.4 D.5

7.(3分)在反比例函数y=k+2x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当x1<0<x2时,有y1<y2,则

A.k<0 B.k>0 C.k<﹣2 D.k>﹣2

8.(3分)晋剧是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雅俗共赏,深受大众喜爱,正面印有晋剧经典剧目Q版人物的三张卡片(其中有1名男性角色,2名女性角色),它们除正面外完全相同.把这三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放回洗匀后,再从中随机抽取一张,两次抽取的卡片正面人物性别都为女性的概率为()

A.23 B.13 C.59

9.(3分)俗语有云:“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其意思是知识和技艺在学习后,如果不及时复习,那么学习过的东西就会被遗忘.假设每天“遗忘”的百分比是一样的,根据“两天不练丢一半”,则每天“遗忘”的百分比约为(参考数据:2≈1.414

A.20.3% B.25.2% C.29.3% D.50%

10.(3分)如图,在△ABC中,∠A=36°,AB=AC=1,以点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画弧与AC交于点D,则AD的长为()

A.5+12 B.5-12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3分)写出一个能与12合并的实数:.

12.(3分)若点P(12m+1,6-2m)在第四象限,则m

13.(3分)如图,这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则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是.

14.(3分)在手工课上,小明用半径为12cm、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纸板制作圆锥形的小生日帽(如图所示),不考虑接缝的情况下,这个生日帽的高为cm.

15.(3分)如图,将AB沿矩形ABCD中过点A的一条直线折叠,折痕交直线BC于点P(点P不与点B重合),点B的对称点B落在矩形的对角线BD上,AP与BD交于点O,连接PB.若AB=3,BC=4,则BB的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学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0分)(1)计算:|3

(2)解方程:1x

17.(7分)山西红富士苹果以其出众的口感和实惠的价格而闻名.某商店计划购进A,B两种品牌的红富士苹果共50箱进行销售.A品牌红富士苹果的价格为38元/箱,B品牌红富士苹果的价格为30元/箱.若购进这两种品牌红富士苹果的总费用不超过1740元,则最多可购进A品牌红富士苹果多少箱?

18.(10分)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校举办了一场名为“经典文化传承大赛”的初赛,比赛设定满分为10分,参赛学生的得分均为整数.以下是甲、乙两组(每组10人)学生在初赛中的成绩记录(单位:分):

甲组:6,7,9,10,6,5,6,6,9,6.

乙组:10,7,6,9,6,7,7,6,7,5.

(1)根据甲、乙两组学生的成绩,得到以下的统计表:

组别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甲组

7

a

6

2.6

乙组

b

7

c

s乙2

(1)在以上成绩统计表中,a=,b=,c=.

(2)小明同学说:“这次竞赛我得了7分,在我们小组中属于中游略偏上的水平.”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判断小明是哪个组的学生,并解释原因.

(3)从平均数和方差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