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docx
文件大小:194.41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5
总字数:约1.82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2025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古韵今风?君子如玉】宣传片想要集中展示中国文人独有的儒雅风范与君子气质,请你将下面的文字内容补充完整。

在中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文人墨客以笔为舟,以梦为帆,展现出独树一帜的儒雅风范与君子气质,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______,______’展现出君子忘身报国的坚定决心;(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______,______”,借莲的洁白心性表达了对君子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3)杜甫虽身居茅屋,却催然发出“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疾呼,展现了君子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4)苏轼虽年岁已高,心中却仍怀有“持节云中,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壮志,体现了君子志在千里的气概;(5)茅盾用“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挑战,______”(《白杨礼赞》)告诉我们,君子应如白杨般无畏风雨,坚韧顽强。

君子以他们行止间的淡泊与从容,言辞中的深邃与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引领我们不断前行。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君子”一直是理想人格的典范,也是中华文明千百年来不变的精神坐标。为弘扬君子文化,校宣传部正在制作“书香浸润,感受君子风范;砥砺前行,躬行君子之道”主题的宣传片。作为策划者,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启幕导词?为人求本】为人求本,人性本善。孔子以对人的肯定为思想基础,执着于“为人求本”,渐渐演变为博大精深的君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下面是宣传片的启幕导词,请你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如何做人”的问题,重视对理想人格的追问、反思和塑造,“君子”便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作为君子,既要注重“仁者爱人”,又要明辩是非,还要强调责任担当。君子的人格修养和道德践履过程,渗透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气波、涵盖着“礼乐射御书数”的综合素养、彰显着“与天地参”“民胞物与”的大我格局。而时代新人的人格内涵包括不懈的奋斗精神、强烈的担当意识等特征,与君子人格之间在价值追求等方面存在着内在汇通。

(1)请你确认启幕导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①彰显______(A.zhāngB.zhàng)

②不懈______(A.jiěB.xiè)

(2)校对启幕导词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你改正。

①明辩是非______

②气渡______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3.【人物典范?日新其德】为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躬行君子之道,有同学准备展示经典名著中的君子典范,号召大家向他们看齐。

下面是该同学制作的人物便签,请你任选一位人物,具体阐释其对应的君子人格是如何体现的。

宽以待人:曹先生(《骆驼祥子》)

知恩图报:武松(《水浒传》)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4.【解说导语?厚德载物】为丰富宣传片的内容,制作组找到“君子以厚德载物”主题的解说导语,请你修改完善。

①厚德载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核心要义。②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精髓的提炼和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宽广胸怀的彰显和体现。③“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厚德载物的内被是“德”。④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把“厚德”作为待人接物,体现了中国人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与内敛谦和的胸襟气量。⑤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厚德载物逐渐塑造了,铸就了。

(1)润色导语时,有成员觉得第①句中的限定词“之一”用得很好,请你结合导语内容,分析好在哪里。

(2)第④句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

B.中国人的开阔胸襟和包容气概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一节45分钟的课程,集中精力听讲时间不到半个小时”“做题反复出现同样的粗心错误”“写作业磨蹭,比实际要多用几倍时间”“环境中的任何微小动静都会导致分心”……许多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良表现的背后其实是专注力不足在作怪。

专注力是个体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的能力。与注意力有所区别的是,专注力不仅仅是心理活动对外界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更是一个持续且坚持自控的状态,需要后天的培养。专注力具有指向性,包含了意志自控品质,同时也具备社会功能性。作为认知活动的动力功能,专注力推动着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这些正是一切学习行为的基础。